“斯特朗生于美国,死于中国,她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骄傲,又是两国人民的友谊象征。”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先后6次来华访问,见证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坚持向全世界宣介中国的革命与建设情况。
从松花江畔到海南岛的椰林,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拉萨城到东海之滨的渔村,斯特朗和工人、农民、战士们谈话,广泛搜集资料,然后进行写作。她是中国人民的一位诚挚朋友,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5年首次来到广州,报道和支持省港大罢工,采访罢工领导人苏兆征。1927年第二次来中国,深入湖南农村报道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并预言:“正是这些农民和工人将会有勇气把他们的国家从封建时代推进到现代世界中去。”这两次来华之行后,斯特朗写成《千千万万中国人民》一书。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斯特朗第三次来中国,赴山西八路军总部采访朱德等人后,她出版反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人类的五分之一 》一书。1941年1月6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等率领下,到达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斯特朗来重庆见周恩来,获得皖南事变第一手材料,并如实报道事实真相,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1946年,第五次来中国的斯特朗,其足迹遍及华北和东北解放区,并在延安住了数月。毛泽东在杨家岭会见斯特朗,发表了著名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斯特朗称颂“All the reactionaries are the Papertiger”, 是“现时代的伟大真理”,这一论断“照亮了世界大事的进程"。她的《中国人征服中国》一书,也是在这次会见后写成的。
1958年,斯特朗第六次来访中国,并定居北京。生命的最后12年间,她先后撰写了《中国为粮食而战》《西藏见闻》《西藏农奴站起来》等书籍。从1962年开始,应各国读者要求,斯特朗定期编写《中国通讯》。即便在病危期间,她仍在考虑第70期的内容,坚持向世界各国人民报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
斯特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早在青年时期,她就投身于进步的社会活动,积极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在反对美国垄断资本的西雅图总同盟罢工中,斯特朗担任报刊编辑工作。她到过苏联、西班牙、波兰等国家,采访报道这些国家和人民的革命斗争。斯特朗写作精益求精,总是先考虑读者的兴趣和要求,每篇文章至少撰写两三遍,有时甚至七八遍,直到自己满意时为止。
宋朝诗人潘阆在《酒泉子·长忆观潮》中有云:“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斯特朗何尝不是一个这样的“弄潮儿”?她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忘我工作热情,彰显真理伟力和人格魅力,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民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