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三年前与人合著《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书之后,著名作家、编剧张强再次推出力作《我的1997》。这部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佳作,内容跨越1975年至1997年20多年时空的作品,同样震撼人心。
可以认为《我的1997》就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姊妹篇,因为二者的时代背景是一样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重在表现那个时代的顶层设计——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我的1997》重在呈现这一顶层设计之下普通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或者说就是用普通中国人的亲身经历来印证中国走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道路的正确与辉煌。
作者将《我的1997》放在那个让中国人能够产生强烈共鸣的时代,让大家的脉搏一起跳动。那个时代,大家共同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向科学进军、联产承包、改革开放、中美建交、开办特区、香港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每一件国家大事都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普通中国人则有了许多共同的经历,经历了穷困,经历了带粮票吃饭,经历了下乡、回城和高考,经历了黑白电视到彩电,经历了双卡录音机到CD、VCD、DVD,经历了大哥大和模拟手机,穿过灰色中山装,穿过喇叭裤,留过大背头……
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北京知青高建国、安慧于1976年从内蒙古返京探亲,他们的爱情遭到女方家庭的反对,在与女方哥哥安国庆的冲突中,高建国因误伤了安国庆而逃往香港,故事的大幕由此展开。
进入香港的高建国,人生地不熟,他当过码头搬运工,开过饺子馆,最后走向创业;也遭遇过“黑”警察,还有古惑仔的威胁勒索,几次三番险些丧命,穷困潦倒濒临绝望。值得欣慰的是,作者将主人公的若干重要人生经历都准确地契合着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让人一次次看到希望,一次次与全国人民的心跳一致,并燃起生命的热情。比如1977年恢复高考,让高建国为弟弟高建军高兴的同时也在自己心里燃起了上大学的希望,并通过努力终于考上了香港大学;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全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这让高建国在香港同胞面前更有底气,并引导着他未来创业的决策方向;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提出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并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高建国通过电视新闻看到这一消息后,激动万分,这一政策为他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中央政府这一连串的举措,让中国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让香港众多有识之士看到了前途和希望,击碎了一些英国资本家的阴谋与妄想,高建国更是信心满满地投入到回归之路,并由此演绎出他人生的传奇。
读罢《我的1997》,感慨良多,主人公高建国说的话“只有自己真正强大起来才能战胜邪恶”表达了作品的主题。“自己真正的强大”不仅仅是指个人的强大,更是指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个人的强大需要国家的强大做坚强后盾,而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领导着人民走上正确道路的决策者。从《我的1997》里,我们看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改革开放正确决策,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给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国家实力的迅速增强、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不仅夯实了1997年收回香港的基础,更为我们今天为之努力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光明前景。
个人的命运从来都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世界上不能顶天立地,那他的人民就永远无法挺直脊梁扬眉吐气。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年,目睹今天的中国大地,看着现实的香港气象,中国人的腰板的的确确都挺起来了,高建国们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看了《我的1997》,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的祖国,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我们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