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政经济委员会>研究与报告

关于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 2021-12-31 来源 省人大财经委办公室
[ 字号大小:]

   为深入推进三大发展战略实施,按照东明书记和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的指示精神,围绕省委关于加强中小企业工作的总体部署,省人大常委会组织课题组,赴成都、德阳、内江、宜宾等市和山东、陕西等省,对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新发展思路,拓展服务领域,全省中小企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据统计,全省中小企业数量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上缴税收为税收总额的50%,创造价值占GDP60%左右,完成的专利、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占70%以上,为全社会提供80%以上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中小企业规模效益稳步提升,在加快发展中作用明显。截止今年上半年,全省中小企业数量达320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上缴税金429亿元,占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28.5%;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1300余户,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近400家,专利申请数110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总数8358项;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4%,吸纳就业人员243万人。 

 四川2011-2012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年 度 

企业数 

主营业务收入 

税金总额 

从业人员 

 

累计 

增长% 

累计 

增长% 

万人 

增长% 

2011 

11727 

17003 

43.4 

810.5 

49.7 

274.6 

18.7 

2012 

12238 

20103 

15.4 

963 

15.8 

260.2 

-5.2 

2013 

上半年 

12430 

11203 

15.6 

429 

14.7 

242.6 

2.7 

 (注:2011年之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划分标准为2000万元,本表按调整后标准统计) 

   (二)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全省中小企业加快转型步伐,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有一大批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产业结构分布看,呈现出一产平稳增长、二产支撑增强、三产高速扩张的良好态势;从区域空间布局看,成都经济区中小企业领先发展,川南、川东北及攀西地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培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从产业集群看,以成都电子信息和汽车、德阳重大装备制造、绵阳数字家电、攀枝花钒钛、川南中国白酒金三角、资阳机车、夹江陶瓷、新都家具、广汉钻机等为代表,集聚上万户中小企业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三)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初见成效,企业品牌效应日益明显。2012年新培育小巨人企业2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438户,全年利润增长分别达到44.55%30.35%,明显好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一批小巨人·成长型企业已成长为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高金食品等已成为我省大企业,成都三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已正式上市。同时,还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打造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及品牌,如四川银河地毯有限公司、成都瑞迪机械实业有限公司、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高福记食品公司、成都壹品欧迪家具公司等。 

   (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市(州)级中小企业综合性服务平台和优势产业专业性服务平台为骨架的纵横双向的服务平台体系架构初步形成。2013年上半年开展各类活动600余场次,服务中小企业4万余家,服务人数7万余人次,服务满意度达90%以上。17家国家级和50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其公共服务的专业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引领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发展不足,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省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在数量上,四川每万人拥有1.36户,比山东少2.6户,比重庆少0.17户;在人均营业收入上,四川77.3万元,比山东少42.8万元,比陕西少3.7万元;在人均上缴税金上,四川3.7万元,比山东少0.7万元,比陕西少1.23万元。此外,省内平原、丘陵、山区发展不平衡,内地与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还存在较大差距。 

 图12012年度四川与西部省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产值与人均产值比较 

 

22012年度四川与GDP2万亿省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 

产值与人均产值比较 

 

   (一)原材料、燃料和劳动用工等成本不断攀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受访企业中有63%的规下企业将“原材料、燃料成本上升”视为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有35.7%的规下企业将“劳动力成本上升”视为当前企业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有62.8%的企业感觉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可以承受但利润率下降;有6.6%的企业将通过产品涨价消化影响;有11.2%的企业因无法承受,采取收缩措施;有13.1%的企业难以承受,出现亏损;有1%的企业表示准备退出本行业。 

   (二)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依然突出。目前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利率高,一般是基准利率上浮30%,甚至50%;民间信贷成本高,有的月利率高达4.8分到5分;各种中介费高,企业贷款涉及担保费、资产评估费、财务顾问费等繁多的中介费,环节多时间长。而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中小企业信用度不够、风险大影响,金融机构放贷谨慎;二是资本市场不完善和金融产品缺乏,导致融资渠道单一;三是担保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在规模和服务上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四是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合作互动。 

   (三)工业用地和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压力较大。工业用地管理进一步加强,用地指标紧张,土地权属变更难,对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用地形成极大制约,很多有市场和发展前景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项目难以落地,小微企业用地更难以保证。同时,园区建设“圈地现象”严重,使得部分土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受传统就业理念束缚以及中小企业规模、软硬件等因素制约,专业技工、熟练工和高级人才引进难,稳定难,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 

   (四)政策落实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完善和统计信息滞后。由于缺乏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落实不够,导致“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出现。此外,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没有纳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范围,导致对中小企业发展重视不够。对中小企业的统计监测工作制度仅局限于中小工业企业,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其发展状况,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市场监测和风险防范。 

三、以深入推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为契机,切实加快我省中小企业科学发展 

要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推动我省加快实现两个跨越的高度,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努力为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一是优化法制环境。分析新情况,就中小企业促进法提出修改建议,并适时修改我省实施办法。各级人大要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和中小企业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要清理、废止阻碍发展的各类规范性文件,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二是优化政务环境。落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行政性收费项目,为中小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等提供便捷优质服务。三是优化金融环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细化关于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意见、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等政策;发展并推广以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为重点的专业化金融中介机构,以及提供信贷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继续推动各类商业银行落实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任务。 

   (二)加强要素保障,破解发展瓶颈。一是在工业用电、用气等趋紧形势下,做好生产要素保障预案,进一步完善保障协调机制,提高应对经济运行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二是把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给予合理安排。结合“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用好工业园区存量土地,规划建造一批标准厂房,通过厂房低价租赁、财政补贴和减免税费等,支持小企业创业发展。三是支持企业高端人才引进工作,落实在安家落户、职业发展、培训提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 

   (三)实施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继续加大“小巨人、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实施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特色优势鲜明、促进就业的项目;鼓励中小企业生产“专精特新”产品,限制和淘汰落后产品、产能。  

   (四)支持市场开拓,提高发展能力。一是指导中小企业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改善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新型业态和利用电子商务等方式拓展市场。二是支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采取财政补助、税收减免、降低展费标准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参加西博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各类展览展销活动,鼓励电信、网络运营企业以及新闻媒体给予宣传支持。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开展并购,收购技术和品牌,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 

   (五)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一是加强沟通协作。充分发挥省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开展绩效考核。把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对各地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在促进中小企业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典型企业给予表彰奖励。三是完善统计工作及运行监测机制。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借鉴外省先进经验,完善全口径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及运行监测机制,全面准确反映发展状况,对中小企业进行市场监测和风险防范。 

附件:1、山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 

2、陕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20131030日 

附件1: 

山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中小企业财政支持力度。增加政府采购份额等。 

二、为小型微型企业减税减负。禁止超标准、超范围收费。  

三、加强融资支持与服务。 

四、推动创业兴业。推动国家法律未禁止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全面向民间资本开放。加强创业主体的孵化、培育、服务。 

五、促进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开展一企一技术创新活动。用有保有抑、区别对待的政策,优化企业产业产品结构。 

六、实现集约集聚发展。统筹安排产业集群发展用地。 

七、向管理要效益。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 

八、加强公共服务。加快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九、着力优化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环境。将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范围,建立小型微型企业工作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  

十、建立小型微型企业分类统计制度。完善中小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和办法。完善小型微型企业抽样调查制度,按季度公布调查结果。完善小型微型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制度,每季度公布运行监测情况,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和运行情况。 

附件2: 

陕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抓好政策落实,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抓好配套政策落实工作并进行专项检查。二是启动运行11个市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一批重点县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三是筹建省、市两级中小企业专家顾问团,开展专家服务系列活动。 

二、加强目标考核,推动县域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一是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目标考核和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考核工作。二是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市县区,在目标考核测评时给予加分,并在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指标分配上给予倾斜。 

三、实施万户个转企行动计划,发展工业企业生力军。一是确定一批科技示范小微企业,促进更多的小微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二是鼓励成长性较好的小微型企业迅速成长和加快发展。 

四、加速培育规模企业,壮大全省工业支撑力量。一是建立全省新增和培育规上工业数据库,明确近、中期新增和培育的目标。二是继续实施对经培育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的中小企业,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直接奖励企业10万元的扶持政策。 

五、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 

六、实施分级包抓,加快重点企业以及项目建设。一是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继续重点支持科技成长性中小企业、非公企业技改项目。二是及时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积极引导和推动重点非公企业扩大规模、开拓市场。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