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活动

脱贫攻坚中的代表之声——奏响扶贫攻坚“大合唱”

时间 2016-09-19 来源 民主法制建设
[ 字号大小:]
  一枝独秀难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何奏响扶贫攻坚“大合唱”?且听我省各级人大代表的肺腑之言: 

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

  “我希望通过建立长期有效的扶贫途径,巩固扶贫成果,让贫困群众彻底脱贫,从此走上富裕道路。在全国人代会上,我多次提出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帮贫扶困措施方法建议:
  现阶段的扶贫工作必须在总结过去扶贫模式与成效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以往的‘授人以鱼’扶贫方式向‘授人以渔’扶贫方式全面发展,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要在政策和产业链建设方面进行匹配,支持并鼓励企业参与产业扶贫项目,从政策、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企业大力支持,构建龙头企业良性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和带领龙头企业在精准脱贫精准脱贫中发挥先锋引领作用,支持已经显效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快速复制。
  扶贫要先扶智,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特别是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事业,从根本上解决脱贫致富的观念和能力。”

省人大代表杨铿——

  “我坚信,贫困人口的脱贫、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但最终还是要靠自身努力,必须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还要坚持改革创新,转变方式方法,注意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作为人大代表,我郑重承诺:不辱人大代表光荣使命,主动融入全省脱贫攻坚大局,继续拓展协作领域,整合帮扶资源,以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工作,加强教育及技术培训,努力帮助西部贫困地区‘携手奔小康’。 ”

全国人大代表刘革新——

  “作为医药界企业家代表,我认为在农村扶贫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当地捐赠药品、帮助购置医疗设备、培训农村医生,并且还需要大力推进群众的健康理念教育,把医药卫生知识交给老百姓,从而增强群众的预防、治疗疾病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多次呼吁爱心医药企业行动起来,发挥心系民众、乐于奉献的精神,参与到医药爱心扶贫基金捐赠活动中来,伸出援助之手,为实现全民小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省、乐山市、夹江县人大代表胡正华——

  “在省市县人代会上,我围绕扶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提出了19条建议,如‘关于把夹江县列入30万亩茶业基地强县的建议’, ‘西部瓷都夹江上档升级,陶瓷产业向高端产业迈进,实现陶瓷产业专业化、园区化、高端化’、 ‘打造宜居城市、调整城市规划,治理搬迁城市建设范围内的污染企业’等建议。现在,乐山市夹江高端陶瓷产业园区已成功展现,园区规划总面积6.5平方公里,提供就业岗位约1500个,园区力争到2020年累计实现产值500亿元。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社会上更多有能力的人和企业参与进来,把人大代表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统筹起来,奏响扶贫攻坚‘大合唱’,用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参与到建设美丽家园的伟大事业中。”

省人大代表韩华亮——

  “一枝独秀难成林,唯有众人拾柴,方能火焰高。打好脱贫攻坚战,帮助更多贫困村、贫困群众摘帽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在2020年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必须调动全社会力量,打好‘组合拳’,协同发力才能啃动硬骨头、攻坚拔寨。
  基于这一认识,我在与亲朋好友聚会时,不时畅谈自己扶贫济弱的故事,在进村入户调研、督促扶贫项目进度时,有意识地将贫困村、贫困户的窘境和他们拼命苦干、谋致富、求脱贫的感人瞬间拍下,通过微信传递给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邀请他们一同前往自己结对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实地考察,感受帮扶成果和受助群众热烈而朴素的情怀,引导他们投身精准扶贫。两年来,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已有20多个企业家朋友积极投身扶贫攻坚工作,力所能及地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泸州市人大代表王敏——

  “当前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土地弃耕,丢荒现象严重,许多优质土地被闲置,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随着双沙镇旅游产业的发展,外来游客的增多,优质原生态蔬菜供应严重不足。我积极引导广大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建起了双沙镇第一个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农户+专合社’的模式,种植优质蔬菜400多亩,产品不愁销路,供不应求,年收入300多万元,常年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70多人,推进了脱贫攻坚的进程。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恪尽职守、忠实履行代表职责,积极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贡献。”

省人大代表李永太——

  “伴随着家乡罗盘村不断发展变化,我也得到了乡亲们的拥戴和上级的认可,先后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省委表彰为‘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先后当选为省十届党代表、省十二届人大代表。
  我常常在想,这几年来,是什么支撑着我走到现在?我认为,主要来源对贫穷的不甘心,来源于党员的使命感,来源于人大代表的责任感,来源于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信任,我坚信,只要人穷志不短,泥巴里面也能出黄金。下一步,我们村将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巴山大峡谷旅游开发为契机,把我们罗盘村建得更加繁荣,更加美丽!”

德阳市、中江县人大代表唐兴春——

  “脱贫攻坚不仅要‘输血’,更要注重‘造血’。我和市县人大代表与村里贫困户结对帮扶,帮助他们理清了发展思路。道桩村全村807户,精准建档贫困户47户。对特别困难的几户我都主动结对帮扶,助其脱贫。
  通过密切联系群众、积极牵线搭桥、切实帮贫扶困,道桩村实现了由‘软弱涣散’村到先进村的转变。如今的道桩村道路平整了、产业做大了、贫困户脱贫了。村里人都非常感激人大代表和‘第一书记’付出的辛勤劳动,相信道桩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更幸福。”

省人大代表桂勇——

  以前要走几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家的人们,现在坐车几十分钟就到了;以前只能烂在地里的蔬菜水果,也得以通过“致富之路”销往城市,变成孩子的学费——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大代表,我认真履职,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中,坚持“诚信经营,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努力参与扶危济困、精准脱贫,为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同时积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代表建议,如《关于发展乡村交通、助推精准扶贫的建议》,呼吁以交通带动乡村农副产品、旅游等产业发展,促进脱贫攻坚。
  “个人有了是小富,大家富裕方国强”。我深知,为民谋利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还有许多困难群体需要帮助。我将积极响应省委的号召,将扶贫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自己的一份神圣职责。

省、遂宁市、安居区人大代表王胜全——

  “脱贫攻坚是每一个人大代表的光荣义务。量体裁衣、靶向帮扶,才能保证扶贫效果。
  近年来,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赞赏,‘联村’农民收入迅速增加,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00元,高于全镇26个百分点。我不忘使命,把群众的心声向各级政府和部门提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我积极走访调研,先后提出《关于发展安居区都市农业新典范的建议》、《关于发展遂宁市安居区旅游事业的建议》、《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等意见建议20余条,得到了各级人大的肯定和政府的重视采纳。我将继续带领全村广大群众精准发力、创新实干,奋力决战脱贫攻坚,努力实现全面小康。”

内江市、东兴区人大代表明金贵——

   “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 ,如果让更多的贫困农户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因此我努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多期养殖户科技培训班,为农户送去养殖先进技术,分期分批聘请省畜科院养殖专家到现场免费进行技术指导,使周边贫困农户通过养鸡,尽快走上了富裕之路。
  致富思源,心系群众,帮扶贫困,一心带领大家齐奔致富路、走向幸福道,这也是我的幸福。”

雅安市芦山县人大代表杨成元——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我深深地懂得农民群众生活的艰辛,始终要求自己在能力范围之内要为群众多做事、做实事。
  我在‘重建脱贫双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中联系的贫困户之一杨克玉母子,因儿子身患残疾,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我多次上门走访,为杨克玉一家脱贫致富出点子、想办法,引导帮助她通过‘借鸡生蛋’的方式发展养殖业,组织干部群众免费帮助她在原老房基上改建圈舍100平方米,又在‘钱记鸡业’为她租了200只蛋鸡,目前,杨克玉母子现在每天能捡160到180个鸡蛋,一个月下来除去成本能挣2000多元,有效解决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对于在家的空巢老人,逢年过节我都主动去探望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每年重阳节都会组织80岁以上老年人聚会,我只想用一些小小的举措让老年人愉快度过晚年。”

阆中市天宫乡人大代表向贵德——

  “自己日子好起来,但朝夕相处的乡亲们却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下定决心,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带领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一是走出去,开阔眼界。组织村社干部、党员代表、致富能手到成都温江、郫县、双流县,分别学习林业、农家乐、水果产业等先进经验,既让大家开了眼界,也拨动了全村群众的致富心弦。二是请进来,特色发展。我意识到,如果不借助天宫院4A级景区这块金字招牌,不放开手脚大胆地发展特色产业,真的是抱着金饭碗讨口。2013年至2015年,我们先后招引阆花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2个业主,投资2800余万元,建成产业核心区2300亩,形成了全乡特色产业面积4000余亩。三是真帮扶,注重实效。近年来,天宫院村确定以种植川明参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为了打消村民们的疑虑,我挨家挨户开展思想动员工作,又自己垫付资金购买川明参种苗发放到愿意种植的农户手中,并向农户承诺‘如果川明参卖不上价格,那大家就不支付种苗钱’。 2013年,仅川明参种植就让种植户人均增收达800元。”

稻城县吉呷乡人大代表迎春——

  “我们稻城县吉呷乡尼公村山高坡陡,资源匮乏,几年前还处于‘照明用火把、吃水用桶背、运输用马驼’的现状,是全县名副其实的‘落后村’。
  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出路在哪里?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干创业的作风,结合稻城全域旅游发展需求,成立藏香鸡养殖、木艺加工合作社等,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壮大,我村从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村,变成了人均收入达7500余元的致富村,在群众中树立了人大代表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我村活动室还创新设立了无人售货‘诚信小卖部’,以村民自己付钱、自己找补、自己取货的形式购买所需物品,开业至今4年多,未发生一起缺钱少货事件。近年来,我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村风文明、村内和谐,人文素质不断提升,村容村貌与小康标准实现了合拍同步推进。”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