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历史欠账和地域广阔、人口和行政数量众多等原因,一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总量不足、标准过低、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批建设年代早、服务起点低的公共服务设施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省人大代表赵红川举例说,全省共有87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不到国家最低的评估定级三级标准,不能满足文化民生保障和改善的实际需要。
赵红川希望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将县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基础设施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补齐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短板。他建议,一是将县级两馆设施达标工程纳入补短板三年行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及中央《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以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筑标准,对全省未达标的87个县级两馆建设纳入补短板三年行动,实施设施达标工程,争取用3年时间,推动全省县级两馆全面达标,确保全省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二是采取针对性的设施建设补助方案,对于贫困县给予100%的基础设施建设省级补助;对于非贫困县给予50%的基础设施省级补助;同时,给予每县每馆100万元的县级设施提升补助经费。三是项目实施采取分年度申报制,由县级人民政府提交项目立项申报书,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开展项目评审,签订项目责任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