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重视,整合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舌尖上的安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更高的期待。”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甲登·洛绒向巴对此十分关注。
他告诉记者,在机构改革之前,政府对食品市场的监管模式政出多门、工作重叠、权责脱节,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的监管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变化,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难以有效落实。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和边远的农村牧区,人居分散、工作战线长、监管成本高、技术能力不足,加之区域内的居民消费水平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使得这些地区成为不法商贩的制售不合格食品的重灾区,劣质食品严重影响老百姓的健康。
就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甲登·洛绒向巴提出建议,各级政府把农村食品安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意识,层层分解落实,不断强化政府市场监管的主体职责,保证工作经费,制定工作措施,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扶持边远农村牧区改善设施设备,提高监管工作科技含量;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专业技术队伍,提高监管能力。
甲登·洛绒向巴认为,应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监管执法重心下移基层,实行现场巡查制度,加强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产品的抽检力度,对食品违法行为依法处理;认真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日常监管;做好食品安全申诉接访工作,开通投诉电话,确保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有地方投诉、有部门解决。
甲登·洛绒向巴建议,广泛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和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知识;及时发布有关食品安全的权威信息,强化宣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