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选登

加强城市管理工作 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 2018-10-08 来源 资阳市人大城环资委
[ 字号大小:]

  在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鸿率领下,我委开展了资阳中心城区城市管理工作调研,现场查看皇龙、鱼市口、刘家湾三大马路市场取缔,东门市场、孙家坝临时农贸市场、天王农产品交易中心管理,环卫机扫作业、渣土运输管理、车辆秩序整治、九曲河沿线环卫作业服务外包等情况;听取了市政府有关部门、区政府关于中心城区城市管理暨十大专项治理情况介绍,听取了部分人大代表及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的建议意见;召开十大专项治理牵头部门负责人会议,就解决城市管理暨专项治理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

  我市中心城区城市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打造“畅洁绿美、规范有序”宜居宜业城市环境,立足中心城区实际,突出“市容市貌十大专项治理行动”(以下简称“专项治理”)、“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两大抓手,建立完善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市民参与齐抓共管格局,务实整治中心城区市容市貌,城区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城市品位形象得到有效提升。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一是广泛动员。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项治理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阐述了专项治理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明确了总体任务、阶段性任务和工作措施。会议对专项治理作了全面的动员部署。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资阳市城区城市管理暨市容市貌“十大专项治理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一指挥部署、统筹协调,保障了中心城区城市管理暨专项治理有序有效开展。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将城区城市管理暨专项治理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通过督查、考核和通报,有效推进市区两级、市级相关部门履职尽责。

  (二)加强宣传引导,舆论保障有力。一是发挥媒体作用。在电视、报刊、电台、网络等媒体开设专题栏目。《资阳日报》刊登十论专项治理文章,及时报道专项治理情况,加强工作引导。二是加强舆论监督。在动员大会上播放反映中心城区市容市貌状况的专题片,增强干部群众支持城管暨专项治理的自觉性。在《资阳日报》开设“曝光台”,曝光典型案例10余个,强化了舆论监督。三是引导市民参与。广泛征求民意,收集意见建议4000余条,解决问题500余个。发动市民参与“爱卫生、讲文明”、“义务大扫除”群众性活动,夯实了城市管理暨专项治理的群众基础。

  (三)实行专项治理,治理措施具体有力。针对各项专项治理,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认真调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实际出发,理顺思路,采取措施。如,在占道经营治理方面,采取“宣传动员、摸底建档、提前公告、协助自拆、集中整治”五部工作法,成功取缔了困扰市民10余年的皇龙、鱼市口、刘家湾“三大马路市场”。在户外广告治理方面,实行“建立台帐、分类处置,鼓励自拆、依法强拆,倒排工期、逐片推进”的思路,强力拆除了城区主次干道到期、违规设置及污损破旧广告。在车辆停放治理方面,采取“牵头工作与配合工作同步、雁江主城区与全市治理同步、机关内务工作与社会综合治理同步”,坚持严管重罚,加强车辆停放乱象整治,改善交通组织和交通设施,优化了城区静态交通秩序。在扬尘污染治理方面,坚持集中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强化施工、道路扬尘控制,严格渣土运输、弃土倾倒治理,加强了扬尘污染源头治理。在噪声污染治理方面,采取“联合排查、摸清家底、分类建档、集中整治”措施,摸排城区噪声污染源,开展噪声集中整治,改善了城区声环境。在农贸市场治理方面,明确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中治理、分线作战、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工作思路,有效推进了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整治和监管。在城区供排水治理方面,市水务局认真组织编制供水水源项目建议规划方案、排水防涝及污水处理规划,加强城区供排水设施管理维护,开展供排水管网整治,配合做好九曲河排污口接入工作,保证了供排水安全稳定。

  (四)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一是抓市区联动。城区城市管理,实行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将人员、资金、装备下沉到位,弥补的基层执法力量、环卫人员的不足。建立起以城区“三镇四处”为责任单元的市、区、镇(街道)、社区、商户(群众)“五级联动、五位一体”责任体系。二是抓部门协同推进。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如,市公安局抽调全市120名新警驻训雁江城区,配合交警队开展治理工作;建立公安交警、派出所与城区“三镇四处”工作联勤联动机制,出动警力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00余次,为专项治理提供了执法保障。市住建局牵头开展城区施工现场、渣土运输治理,集中检查中心城区70个在建工地9次,日常巡查220余次,推进了城区扬尘治理。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等联合开展城区噪声污染排查治理,解决了一批群众长期投诉的噪声问题。市商务局、市工商局负责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整治,彼此密切配合,有序推进了农贸市场治理和管理体制完善。

  (五)重视制度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制定《资阳市城市环境卫生、市容秩序、景观容貌管理标准(试行)》《资阳市城区主次干道、支路、其他公共通道划分》等管理标准,出台《资阳市、区、街道办事处(城区镇)、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职责》、《资阳市城区“三镇四处”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制度》,推进了城管目标体系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六)专项治理成效突出,城市面貌有效改善。一是占道经营治理方面,成功取缔三大马路市场,取缔、疏导、规范占道经营摊点11210处,查处占道流动经营600余件,有效遏制了占道经营乱象。二是车辆停放治理方面,查处车辆乱停乱放66534起,新增停车位500个,完善交通护栏1900余米,完成了城区部分地段的违禁系统定位建设,车辆停放乱象明显改善。三是环境卫生治理方面,排查环境卫生问题4764个,清除城区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垃圾2万余吨,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升。四是户外广告治理方面,拆除户外广告11612个、路灯杆广告1984柱,落地灯箱广告126个,拆除面积达4.6万平方米,户外广告治理强力推进。五是基础设施完善方面,实施九曲河综合整治,建成投用车城大道等7个项目,有序推进沱一桥整治、国道321二期改造等13个项目,完成主城区近90条、20万平方米人行道维修改造,市政设施逐步完善。六是扬尘治理方面,促进在建项目新建施工围挡7200余米,硬化施工现场出入口2530平方米,严格建筑渣土、砂石运输管理,扬尘污染得到较好遏制。七是噪声治理方面,排查城区噪声污染源216处,开展专项集中治理12次,处理环境噪声投诉171件,噪声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八是防违治违方面,制止新增违建181处,拆除存量违建18处,西门市场违建拆除率达86%。九是美化亮化绿化方面,消除照明盲区,增设路灯杆134柱,处理灯具故障2372起。完成完成部分路段行道树、幸福大道裸露山体绿化试点,实施节点绿化美化,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绿化美化提档升级。十是农贸市场改造整治方面,新增市场面积5700余平方米,改造市场大棚4000余平方米,改造摊位(门市)500余个,新增摊位(门市)近600个,依法拆除违章搭建、撑杆大棚3000余平方米,刘家湾新、旧市场和后西街市场改造整治完成,城西市场、城南市场改造整治有序推进,孙家坝临时农贸市场、天王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期建成投用。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环境质量有待改善。一是空气环境方面,城区扬尘、餐饮油烟治理任务重。个别工地出口硬化不够,无围挡施工,城区裸土尚未全覆盖,渣土运输存在沿途抛撒、违规偷倒现象。大部分餐饮经营户尚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露天烧烤油烟缺乏有效管控。二是水环境方面,九曲河沿线仍有大量污水直排,致使水面不时有油污漂浮,水质尚未达到治理目标。三是声环境方面,建筑施工、商家促销、沿街叫卖、夜市餐饮、五金加工、麻将馆、KTV歌舞厅、广场舞等噪声扰民问题反复发生,防范、控制和处罚难。四是市容环境方面,垃圾乱扔、随地吐痰、车窗抛物、个别小孩随地大小便时有发生,多数养犬人对犬只户外排泄物未作清除;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环境卫生治理仍有死角盲点;占道经营、流动经营乱象时有发生,已取缔马路市场反弹压力大;车辆停放乱象依然存在,部分次干道、背街小巷较为突出;城区店招、店牌尚未规范有序设置,“牛皮癣”广告随处可见;城区违建量宽面大,拆违阻力大,新增违建时有发生。

  (二)品质形象有待提升。一是城市风貌方面,城区建筑立面、防护栏、遮雨棚、空调机等乱象严重,城区主干道沿线、铁路沿线、沱江两岸整体形象有待提升。二是城区绿化方面,总体上绿量不足、品质不高、特色不多,与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指标比,尚有较大差距。三是城区亮化方面,背街小巷仍有照明盲区,存在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的问题;照明设施老化,亮化缺乏特色,建筑物亮化较差。

  (三)基础设施亟待完善。一是道路设施条件差,老城区道路破损严重、路面狭窄,三区连接不紧密、城市环线尚未贯通,存在断头路、半边街,致使道路不畅、交通拥挤。二是城市功能不完善,农贸市场无专项规划,布局不均衡、容量不够,配套设施老化,违建拆除量大。公厕在人口密集区数量不够、主要干道两侧缺位。特别是货车停车位严重不足,商业集中区、学校、医院周边停车位紧张。城区尚未建设第二饮用水源和应急输水管道,现有输水管道老化严重,爆管屡次发生;老城区雨污管道未分流,影响九曲河水质。

  (四)保障工作有待加强。一是执法力量有待加强。城管执法人员数量远低于市州平均水平,高素质的年轻执法队员稀缺,导致执法人员长期加班、超负荷运转。二是资金投入有待加大。专项治理深入推进和拓展扩面,城管设施设备添置更换,城管服务外包等,需要多元化的财政资金投入。三是执法环境有待改善。侮辱谩骂、人身攻击执法人员,甚至暴力抗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城管执法,需要联合公安等部门增加强制手段。

  三、建议意见

  (一)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专栏、社区教育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宣传城市管理工作,宣传专项治理的成效和经验。要加强市民文明习惯教育,及时曝光不文明行为,引导市民爱卫生,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提高文明素质;引导市民广泛参与城市管理暨专项治理,增强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意识。

  (二)努力巩固专项治理成果,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

  1.深入开展城区环境卫生治理。加强垃圾收运全过程控制,实施垃圾源头治理。加强日常清扫保洁,消除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环境卫生死角盲点,着力解决垃圾乱扔乱倒、车窗抛物、犬只排泄物污染等环境卫生问题。

  2.深入开展城区环境污染治理。深化扬尘治理,加强施工、道路扬尘防控,严格渣土运输管理,着力解决施工无围挡、运输车带泥上路、渣土抛洒、违规倾倒等问题。深化餐饮油烟污染治理,促进餐饮经营户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严控露天烧烤油烟排放,着力解决餐饮油烟扰民问题。深化噪声污染治理,加强噪声污染源排查,严格噪声污染防控,加大噪声污染处罚,着力解决建筑施工、商家促销、娱乐场所、坝坝舞、麻将馆、夜市餐饮等噪声扰民问题。深化水污染治理,实施旧城雨污分流,推进黑臭水体整治、九曲河排污口接入截污干管,着力解决九曲河水质污染问题。

  3.深入开展城区市容秩序治理。深化占道经营治理,建立沿街商户和单位纳入城市管理多元参与机制,着力解决商家“骑门摊”、流动摊贩来回“游击”、夜间占道经营等问题,着力防范已取缔马路市场反弹。深化车辆停放治理,强化路面巡控、车辆清拖,滚动曝光,防范车辆停放乱象反弹;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着力改善城区交通秩序。深化户外广告治理,推进违规、破旧、到期广告拆除,启动“牛皮癣”广告整治,规范有序设置城区店招、店牌。深化违章搭建治理,实行违法建设联动整治工作机制,依法拆除违法建设。

  (三)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1.坚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要进一步编制完善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城市商业网点、中心城区业态、环卫基础设施、停车场建设、亮化绿化、户外广告设置等专项规划,为完善城市功能,深化城市管理提供保障。专项规划编制完善要广泛征求意见,注意听取吸纳相关部门建议。

  2.加快项目建设,促进六个提升。一是要加快推进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等环卫项目建设,提升环卫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建设,理顺农贸市场管理体制,提升农贸市场满足市民生活需要的能力。三是要加快推进城区道路、停车场建设,完善交通监管设施,提升城区交通通畅能力。四是要加快推进城区绿化建设,强化主要街道节点绿化、城区园林绿化和裸露山体绿化。五是要加快推进城区亮化工程,着力解决照明设施老化、照明盲区问题,提升城区亮化水平。六是要加快推进城区供排水、地下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区排涝防汛和水污染防治能力。

  (四)强化工作保障,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省上有关规定组建执法局,整合归并执法队伍,相对集中城市管理处罚权,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机制。

  2.强化资金保障。要进一步保障专项治理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促进治理行动持续深入开展。严格资金用途,将人财物等向城市治理重点区域、薄弱区域倾斜。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经费规范有效使用。

  3.强化统筹协调。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市容市貌管理的规范标准,搞好统筹协调,实施考核激励。强化纵向联动,明确市区职责边界,进一步完善“市区一体”城管工作体系,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城市治理体系;强化横向整合,细化部门职责任务,促进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分工协作,进一步形成推进合力。整合城区技术设备资源,发挥好数字城市网格化管理和天网监控作用,进一步形成对违规违章、不文明行为的监管合力。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