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理论

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 2016-07-07 来源 巴中市人大常委会
[ 字号大小:]
  “十二五”以来,巴中市金融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金融体系进一步健全,规模不断扩大,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有效。截至今年4月,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57家;各项存款余额1016.3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03.99亿元,存贷比49.59%;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9.45亿元;纳税5.66亿元。
  融资规模壮大,服务发展有力。信贷投放力度切实加大。贷款余额比2010年末增长290.02%,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存贷比增加13.18个百分点。保险保障作用日益凸现。2015年保费规模26.79亿元,承担各类风险保障金额4380亿元,赔款与给付总额7.75亿元。资本市场培育开始起步。推荐14家企业挂牌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培育4家企业开展新三板前期工作。发行企业债券18亿元、公司债券20亿元、中期票据9亿元。
  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增强。稳步推进金融改革。严格落实存款保险制度改革。巴中农商行预计3季度挂牌开业;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稳步推进;设立农业银行县级“三农事业部”3个,乡镇微贷中心27个。着力健全组织体系。成功引进(设立)各类金融机构38家。大力增设金融服务网点,鼓励商业银行在县区和经开区设立支行,乡镇网点和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推出了新农村建设贷款、扶贫小额贷款、农村土地经营权贷款、巴山新居贷款等金融产品30余个。创新担保方式: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及应急转贷基金等五大基金3.5亿元;积极探索林权、农业特色产业所有权、标准化基地用益物权等单项或组合抵押贷款;2015年实现应收账款质押融资38.54亿元。创新服务模式:自主开发上线运行巴中市网上融资对接平台及手机APP;分行业、分县区、分专场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农行巴中分行“金融+”模式在系统内全国推广。
  加强生态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了全市统一的“两网两库一平台”(“农户及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巴中信用信息网”和“巴中金融网”)信用信息系统。强力催收不良贷款。开展集中清收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公职人员不良贷款行动,全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7.63个百分点。开展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审判和执行专项行动,案件执结率达92.59%。重视风险防范。严厉打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对民间投资理财等109家机构加强风险排查,立案7起,化解债务1.09亿元。
  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规划引领。争取特殊政策支持。国务院扶贫办和农总行把巴中列为全国金融扶贫试点市;人行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国开行棚户区改造、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性贷款等一批特殊支持政策落地;争取召开了四川银行业支持巴中跨越发展工作推进会、金融支持巴山新居座谈会、金融支持巴中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签约银政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金额达1600亿元。强化政策支撑。为加快金融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出台《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巴中市金融业投资鼓励办法》《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调动企业直接融资积极性,出台《巴中市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办法》《巴中市拟上市(挂牌)企业扶持办法》。突出规划引领。制定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着力构建投资机构密集、要素市场完备、集散功能强大的“一核、三心、多点”金融服务业发展新布局。
  调研发现,金融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支持发展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一是信贷支撑不足。存贷比低于省平16.72个百分点;列入全省重点项目不多,信贷高速增长缺乏有效载体;信贷服务实体经济不足,2013至2016年3月制造业贷款仅增加5.36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2.27%;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突出,今年工业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需求约26.59亿元。二是直接融资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因传统思维、成本较高、流程复杂周期长等原因企业上市挂牌积极性不高;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资源较少,内部治理不健全;中介机构对巴中企业关注度不够。发行债券、票据数量小。三是保险保障作用不够。2015年保险深度、密度分别仅5.34%、806.55元,距2020年发展目标8%、1800元差距较大。尚无保险资金直接投入重大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全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仅21笔,贷款风险保障金额仅0.14亿元。
  金融工作政策措施落地不够。五大基金仅撬动信贷资金4亿多元,应急转贷基金额度不够、管理部门过多、运作链条过长。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两库两网一平台”与政府部门数据交换共享、库网平台政府领域应用仍处于停滞阶段。
  金融改革创新不足。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创新还有差距。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少,准金融机构实力弱、规模小,小贷公司资产证券化推进难。部分融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有非法集资苗头,表外项目缺乏监管。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不足,保险业资产占金融业资产比重仅为5.38%。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金融政策,进一步推动全市金融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加大信贷投入,全面提升服务发展能力。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大力服务全市发展战略,保持均衡、高速的信贷投放节奏,做大信贷规模,为实体经济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主动对接专项发展基金,加强财政金融互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调整完善信贷结构,注重补短板,加大制造业、三农、贫困人口、创业创新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禁止存贷挂钩、借贷搭售、转嫁成本,执行优惠利率,规范中介机构收费,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全方位做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工作。
  适应金融市场化要求,大力推进直接融资。加强企业培训,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改制,完善治理结构;把川藏股权交易中心作为向新三板、中小板或主板输送企业的蓄水池,培育引导企业挂牌,努力实现场外融资。引导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票据等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开展直接融资,探索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扶贫开发投资专项债。促进德阳银行充分发挥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金融“全牌照”和平台优势,积极开展基金和股权投融资业务。
  适应新形势新常态,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增强金融改革创新能力,特别是体制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加大省内外银行、优质保险公司、知名证券公司、实力担保公司引进力度,打造经开区金融街。推动地方法人银行业机构加快改革步伐,严格规范约束经营行为,推进利率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小贷公司做大做强,改制为村镇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加强对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表外项目的清理和管控。积极探索,推动保险资金直接投入全市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
  切实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大对农信社改革的支持力度,积极化解不良贷款。抓住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良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评估、登记、抵押、收储、交易等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村产权评估和担保费用补贴制度。做大五大基金规模,完善、优化应急转贷基金使用程序。建立失信违约黑名单制度,加快金融涉诉案件的审理、判决和执行;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预防各类金融风险事件发生。加大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共建共享协议力度,促进数据交换共享。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