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书面)

时间:2009-07-03来源: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2008年11月18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交由省政府系统办理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的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省政府系统接到交办的省人大代表建议共760件,其中会议期间代表建议686件,闭会期间代表建议74件。这些建议的内容涉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的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的强烈责任感,也充分体现了各位代表对政府工作特别是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省政府办公厅于2008年2月4日召开了办理工作交办会,邀请省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到会指导,将会议期间代表建议分别交由省政府64个职能部门和9个市(州)政府办理,其中省政府办公厅自办28件。“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政府办公厅及时将陆续接到的闭会期间代表所提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分别交由省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市州政府,并要求各承办单位按照规定抓紧研究办理。
  各承办单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对办理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办理工作的领导,努力提高办理工作水平,更加注重办理工作实效,高标准、严要求,认真研究办理每一件代表建议,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采纳,认真落实。这些建议对改进政府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截至10月底,会议期间代表建议已按时办结,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已办结52件,还有22件正在办理过程中。从反馈的情况看,省人大代表对省政府系统办理工作满意率达98%以上。据对办理会议期间代表建议的统计,A、B两类办理件的比例达75.66%,C、D类办理件为24.34%,省政府各部门领导直接参与办理的比率达96%以上。
  (一)会议期间建议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共289件,占承办总件数的42.13%。这部分建议紧紧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所提建议切实可行,对政府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办理落实也较快。比如,翟峰代表十分关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特别是廉租住房保障建设,提出了《关于切实贯彻国务院住房保障政策的建议》。近几年来,特别是国发〔2007〕24号文件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7〕24号)下发后,我省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正如代表在建议中所讲,川府发〔2007〕24号文件早于国发〔2007〕24号文件出台,其中一些内容与国发〔2007〕24号文件有不一致的地方,省政府责成省建设厅积极采纳了代表的建议,现在已作了修改完善,代表的建议对进一步做好我省住房保障和廉租住房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会议期间建议所提问题正在着手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共230件,占承办总件数的33.53%。这部分建议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由于目前条件限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解决或分期逐步解决,但具体工作都已着手进行。比如,吉克木支代表十分关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提出《关于支持民族地区建设乡村教师周转房的建议》。建议内容符合我省实际,对工作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省政府责成省教育厅牵头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将建议内容融入实际工作之中。《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乡(镇)教师周转房因资金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改善教师居住条件,稳定民族地区边远乡(镇)教师队伍,2007年省财政已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中安排了2500万元,按每户补助5000元的标准对周转房进行维修。2008年我省又启动“教师工作周转房建设改造项目”,按照“以地方投入为主,省补助为辅”的原则对周转房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原来的125元/平方米提高到500元/平方米。相信通过几年的努力,这个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三)会议期间建议所提问题暂时不能解决或权限不在省里,需要向代表说明情况的137件,占承办总件数的19.97%。由于受财力物力条件和现行政策规定以及现行管理体制的限制,这部分建议省里确实无法解决,只能实事求是地向代表解释说明。比如,刘波等9位代表对工伤保险十分关心,联名提出《关于将工伤保险尽快纳入全省统筹的建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我省工伤保险基金原则上实行市(州)级统筹。当前,省本级统筹只涉及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12个行业单位。除行业单位外的其他地区要纳入省级统筹,就必须对《实施意见》进行修改。但是由于目前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修正案尚在审议之中,我省也暂不宜新出台地方法规对工伤保险基金统筹问题作另行规定。
  (四)会议期间建议所提问题留作工作参考的共30件,占承办总件数的4.37%。这部分建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能够启发政府及职能部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探讨论证,不断改进自身工作。比如,傅晓东等16位代表非常关注我省铁路建设规划,联名提出《关于将乐隆铁路纳入〈四川省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和〈国家铁路网规划〉的建议》。由于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主要考虑的是国家和区际间的运输大通道。代表们提出的乐山一自贡一隆昌铁路是我省内部通道,它对于促进川南城市群的合作交流和融入成渝经济圈加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省直有关部门将积极吸纳代表们所提建议内容,继续深化前期工作,进行深入论证,统筹考虑将其纳入《四川省铁路网规划》调整方案。
  (五)闭会期间所提建议共74件,已办结52件。这部分建议主要涉及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这些建议富有真知灼见,对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王笳代表十分关注我省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提出《对地震灾后重建乡村房屋的几点建议》。省建设厅积极采纳了代表的建议,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按照《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方案》,配合相关部门把切实抓好农房居民点的选址布局、提高农村房屋选址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作为灾后农村房屋重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出台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后农村房屋恢复重建选址技术导则》;二是向农民提供灾后重建的技术保障,印发了《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计技术导则》(2008修订版)、《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构造图集》、《四川省地震灾后农房设计方案图集》等技术政策文件和图册,并采取组织建筑设计、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对口援助、培训农村建筑工匠等多种方式帮助受灾地区开展农房重建技术指导工作;三是在重建中重点保护和修缮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别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传统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古建筑等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修缮。同时,组织专家设计了45套具有四川不同地域特色的农房建筑设计方案,印制了4000余册图集,并指导受灾市(州)、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了大量的建筑设计图纸供灾区农民免费选用。
  二、主要做法
  2008年省政府系统承办的代表建议数量较多。办理好这些建议,对促进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承办部门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在抓落实、求实效、办实事,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上狠下功夫,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做到让人民代表满意,让人民群众受益。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办理责任落实
  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是政府系统一项十分重要的政务工作。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将办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日常工作中,省政府领导身体力行、做出表率,牵头办理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代表建议。同时,坚持省政府领导与省人大代表的约见制度,就代表建议中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座谈,面对面倾听代表们的建议和意见。按照办理工作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承办人员具体办的三级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促进了办理工作有序开展。各承办单位在接受办理任务后,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对承办的建议逐件研究,落实办理人员和责任。特别是对涉及本部门职能的重要建议,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牵头办理,进一步提高了办理质量和办理实效。省政府继续将各承办部门的办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倒扣计分制,确保了办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办理制度,规范办理程序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省政府系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办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基本实现了办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今年两会前,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对省政府各部门办理工作又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及时召开了交办工作会,落实各承办部门的办理任务。各承办部门在接受办理任务后,严格按制度规定、按规范程序开展工作,做到从登记交办、分析研究、催促督办、办复审核到立卷归档等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在办理过程中,多数承办部门坚持落实督办制度、通报制度、回访制度、现场办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注意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和沟通,主动与省人大有关专委会衔接、通气,做到各方互动,共商办理。同时,充分发挥综合督办的效能,将办理工作与政务督办相结合,大力推进承办单位与提出建议的代表和办理工作监督部门三方联动,提高办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提高办理效率,在政府系统全面推行网上办理,实现了代表建议在网上的录入、提交、审核、交办、办理、回复、反馈、监控等工作流程,拓展了政府系统办理工作渠道,提高了办理效率,截至10月底,点击人数近5万人次。
  (三)讲求办理实效,改进工作方式
  省政府系统各承办部门在办理过程中遵循“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力戒形式主义,力求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具体落实上做文章。各部门把办理工作与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本单位、本系统工作规划结合起来,积极采纳代表建议,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能够解决的问题采取措施立即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从实际出发作出规划,以积极态度创造条件逐步解决。一些部门以做好办理工作为契机,把办理过程作为广泛了解社情民意、查找和解决自身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办理,了解热点、难点问题的成因,制定政策,采取措施,积极作为,改进工作,努力适应发展新要求。还有的部门在办理过程中举一反三,在解决代表建议所提问题的同时,将一些相关或相似的问题一并考虑,纳入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使办理工作有新突破,办理结果更圆满。
  (四)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办理落实
  为确保办理工作落到实处,按照省政府领导的要求,省政府办公厅进一步加大了对办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在交办会后,省政府办公厅注意加强与各承办部门的联系,一方面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各部门认真负责地办理代表建议;另一方面随时了解情况,督促各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在全面推进办理工作的同时,将部分重要建议和承担较多办理任务的部门列为重点,进行跟踪督办。根据政府系统办理工作的具体情况,省政府办公厅适时会同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邀请与建议有关的省人大代表对部分承办部门的办理工作进行抽查。今年9月底、10月初会同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和部分省人大代表,对省建设厅、省环保局办理工作进行了抽查,重点抽查了地震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工作和农村环保工作进展落实情况。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办理工作原始资料、现场抽查等方式,促进了三方互动,对更好地指导和督促承办部门做好相关建议的办理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办理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的打算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交由省政府系统办理的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结,受到代表们的肯定,但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承办部门的办理件答复针对性不强,在解决问题、办理落实上下功夫还不够;二是个别承办部门在办理过程中,主动与代表联系沟通不够;三是网络运用不充分,仍有部分单位未能及时、准确的上网加载答复内容,与代表网上交流互动不够。针对这些问题,省政府将在今后的办理工作中继续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进一步深化对办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办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在“认真、落实、满意”上下功夫。二要进一步加强对承办部门的业务指导,加强对承办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承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办理水平,提高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三要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督促承办部门按照办理答复意见及时落实承诺事项。对涉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建议,加强跟踪督办,增强办理实效。四要进一步加强与省人大代表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加强与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及有关工作机构的联系,及时通报情况,主动接受监督和指导。五要充分运用好“四川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建议系统”这个工作平台,发挥其便捷、及时、互动的优势为代表们服好务,努力把政府系统办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