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时间:2009-07-03来源: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2008年11月21日)
刘奇葆

各位委员、同志们:
  经过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和与会同志共同努力,本次常委会会议的各项议程圆满完成。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人民调解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实施办法》、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四川省消毒管理条例》的决定,再次审议了《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法规报批程序规定(草案)》、《四川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草案)》、《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草案)》,初次审议了《四川省港口管理条例(草案)》;作出了《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批准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实施〈四川省旅游条例〉的变通规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贯彻实施情况及确保奶制品安全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四川省2008年财政预算变动及1至10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四川省200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处理结果的报告;省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还听取了省人大法制委、内司委、财经委、教科文卫委、农委、城环资委关于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情况的报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会议审议决定了人事任免事项。书面传达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精神。
  下面,我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人大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省委九届六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这次全会的召开,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和组织全省干部群众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推进“两个加快”奋发努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为开创我省农村工作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准确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始终坚持我省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二是要准确把握我省农村改革发展“五个反差、五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并以此作为谋划和推进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依据。三是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着力实现“六个上台阶”的奋斗目标,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四是要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着力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农村经营制度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五是要准确把握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举措,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六是要准确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刻理解加强和改进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新要求,努力开创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省人大常委会要进一步发挥好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积极服务和促进“两个加快”。要把地方立法与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认真研究灾后重建、经济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抓紧制定和修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特别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土地管理和金融服务制度,为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要切实加强法律监督,针对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切实支持和督促政府进一步搞好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工作,促进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要开展涉及农村改革发展相关法律的执法检查,促进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要进一步做好人大信访工作,深入做好农民群众信访接待工作,支持和督促“一府两院”依法处理涉及地震灾害和统筹城乡、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上访上诉,积极疏导情绪,努力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清醒认识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
  当前,全国经济面临严峻形势,四川经济也面临严重困难。通过艰苦努力,我省遏制了因地震灾害经济下滑的势头,第三季度全省经济增长10.1%,高于前三季度9.5%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第三季度9%的水平。但从9月份开始,全省恢复增长的势头受挫,恢复增长的速度在下滑,10月份的情况更为严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加快发展,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需要加大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力度。首先,防止经济下滑的任务很艰巨,必须加快。从我省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来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60%以上。防止经济下滑关键是要加大投资力度。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明年投资的问题,考虑灾后恢复重建、国家扩大内需等因素,提出今年全省力争完成投资7900亿元左右,明年力争完成投资12000亿元左右,力争到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30000亿元以上。实现这个规模,明后两年平均每个月要投入1000亿元。这在四川建设史上是空前的。其次,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很艰巨,必须加快。原定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时间本来就计划得很紧,工作量很饱和。现在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了“加快和提前”的要求。全国拉动经济增长投资规模将要达到4万亿元,其中灾后恢复重建投资需求将超过1万亿元,占25%,比重很大。灾后恢复重建进度慢了,就会影响全国扩大内需。中央对我省寄予厚望,给予大力支持,这个关键时候需要我们迅速行动,加快重建,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贡献。第三,抢抓扩大内需机遇、大上项目的任务很艰巨,必须加快。今后三年仅国家财政投资就达11800亿元,今年1000亿元,明年、后年共10800亿元。现在,难的不是审批,缺的是项目,各地行动很快。谁的工作扎实,谁就占有先机,争得更多的份额。机遇决不能错过,时间一天也不能耽误,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打破常规,争取更大的支持。第四,完成今年7900亿元投资规模任务很艰巨,必须加快。前三个季度,全省投资是5700亿元,到7900亿还有2200亿,不加快步伐不行。总之,“加快”是当前经济工作的迫切要求。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努力争取主动。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迅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总的考虑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中蕴含的机遇,围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全面推动“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实施。要按照中央“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加大抓发展的力度,加快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力争提前完成三年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重振灾前发展势头,并努力保持下去,服务国家宏观经济大局。
  三、切实做好岁末年初人大工作
  目前,今年的各项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岁末年初之际,要认真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要继续抓好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各项决议的全面贯彻落实,包括今年常委会立法、监督计划和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意见办理的后续收尾工作。
  明年1月15日至19日将召开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要认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我省正处在推进“两个加快”的关键阶段。开好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对于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全省人民的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好筹备工作,确保大会顺利召开。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