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0-07-13 来源:四川人大网
  

2010年5月26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王七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蒋巨峰省长委托,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本次常委会报告2009年以来的就业工作,请予审议。
  一、2009年就业工作
  2009年,是我省就业工作十分困难的一年。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紧紧抓住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2.0万人,创近年来新高,城镇登记失业率4.3%,确保了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省委、省政府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刘奇葆书记亲自组织会议,研究确定就业促进民生工程主要目标;蒋巨峰省长亲自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灾区群众、返乡农民工、城镇低收入家庭、被征地农民等五类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求;省政府先后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全省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促进五类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座谈会,对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出了全面、明确、具体的要求。充实、调整了省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促进就业的职责,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政府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坚强领导和组织保障。
  二是制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严重冲击,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我省对就业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充实、优化,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通知》和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等政策性文件。强化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完善了就业援助政策、创业扶持政策和稳定就业政策,将应对危机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各地也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成效明显。仅实施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降低缴费费率,实行困难企业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措施,就帮助困难企业减轻负担56.9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稳定了就业岗位。
  三是重点推进五类群体就业工作。为了解决五类重点群体就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省政府制定了工作方案,细化了政策措施,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重要位置,统筹推进服务基层项目,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实施就业见习计划,全年共组织9108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帮助5543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促进23.8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达85.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进一步强化灾区就业援助,通过恢复重建项目拉动、公益性岗位安置、实施以工代赈、对口劳务合作、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全年帮助41.7万名灾区群众实现就业,灾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高峰时的7.5%降至2009年底的4.0%以下,整体就业状况恢复到震前水平。重点通过提升就业技能和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千方百计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全年促进返乡农民工118.0万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及创业,129.2万人出川就业。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量达217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69.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进家入户活动,落实扶持政策,实施托底安置,全年共帮助20.6万名被征地农民、3.2万名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四是着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我省把促进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增长点,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贷款规模为抓手,将新增小额担保贷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加强督查督办,贷款规模取得新突破。全年小额担保贷款达6.8亿元,比2008年增长6.2倍;直接扶持2.8万人成功创业,带动13.3万人就业。在成都等6个城市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大体系,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创业促就业长效机制。
  五是大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针对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我省以返乡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困难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农村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加大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组织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年参训人数达130.1万人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提高。为支持地震灾区群众创业,我省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组织实施了“紧急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项目,为应对危机创造就业机会提供了范例。
  六是深入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我省在做好日常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元旦、春节期间,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春节以后,对返乡农民工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5月和9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对灾区群众开展“手牵手就业援助月”活动。为城乡劳动者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送培训,多渠道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做好就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省政府继续把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摆在优先位置,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措施、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认真组织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公共就业专项活动,就业工作进展良好。1—4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6.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1.9%;城镇登记失业率4.31%。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今年,省政府继续把“就业促进工程”作为“八大民生工程”之首,将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市(州)政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3月30日,召开了省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根据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再次充实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促进就业的工作职责和2010年工作安排,为做好全省就业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继续实施稳定就业政策。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工作的通知》,将应对危机、为企业降压减负政策和地震重灾区就业援助政策的执行期限延长到今年底。通过充实细化政策项目,梳理办事流程,完善操作办法,重点帮助民营中小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重点帮助重灾区群众稳定就业。
  三是着力解决地震重灾区群众就业问题。今年初,温家宝总理对做好重灾区群众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解决地震重灾区居民就业放在重要位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省级有关部门深入汶川、北川、青川等重灾区开展调研,全面掌握了重灾区居民就业状况,起草了《关于促进汶川地震灾区扩大就业的工作意见》,提出了培育产业、鼓励创业、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现已经省重建委审议,待修改完善后下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省的就业工作依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首先,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还在继续,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复杂性,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新挑战,都会给就业工作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问题。其次,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结构性矛盾日趋严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问题更加突出。第三,重灾区群众稳定就业难度加大,随着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陆续完工,重建项目直接提供和所带动的就业岗位将逐步减少,直接服务于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公益性岗位也将逐步消失,灾区就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第四,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30.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比2009年净增2.8万人。高校毕业生能力结构、就业取向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第五,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城市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更加困难。此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工作基础不牢固,信息网络建设落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就业的需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当前形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下一步,我省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扩大就业规模。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重大工作推进攻坚期、积蓄的发展动能释放期、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奠基期。我省将紧紧围绕“两个加快”,把就业促进工作融入到全省铁路、高速公路、水利水电等重大建设项目中,融入到“7+3”产业发展规划和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服务业,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就业岗位。
  (二)全力促进灾区群众就业。认真贯彻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场会精神,促进灾后重建、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以因灾失地农民、零就业家庭、因灾伤残人员等为重点,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加强与东部发达省市的劳务合作,帮助灾区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以灾区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和工作主体,做到目标到户、工作到人,确保今年内重灾区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5万人,努力实现灾区“户户有就业”的目标。
  (三)全力促进藏区群众就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大对“两州一县”的投资拉动和产业培育,促进藏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长治久安。建立一批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县乡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大力实施藏区“9+3”职业教育计划,抓紧制定职教学生就业促进方案,提早谋划,多措并举,拓宽渠道,确保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四)全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重点拓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艰苦边远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创业的渠道,大力开展就业见习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加强对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和就业困难女大学生的就业援助。确保8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5%。二是切实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对零就业家庭、城镇低收入家庭、被征地农民等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按户建立帮扶档案,按需提供就业援助,通过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等方式,积极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三是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落实农民进城务工和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搞好维权救助,鼓励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和异地转移就业。
  (五)全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以创建创业型城市、建设创业园区(基地)为抓手,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撑,着力改善创业环境。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成都、绵阳、攀枝花3个国家级和南充、眉山、宜宾3个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为全省创业促就业工作提供经验和示范。
  (六)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增强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着力抓好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企业职工、农村两后生等各类群体的培训工作,重点在完善政策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上取得新突破。抓住当前经济回升后用工需求扩大和沿海部分地区用工紧缺的有利时机,提高劳务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
  (七)全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结合政府机构改革,逐步整合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解决人员、经费、场地、设施设备等问题,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能力,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就业是保民生的第一件大事。省政府将始终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衷心希望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各位委员多提宝贵意见,并加强指导和监督。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