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0-07-13 来源:四川人大网
  

2010年5月26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王七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蒋巨峰省长委托,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报告我省2009年的节能减排工作情况,请予以审议。
  一、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进展及成效
  2009年,省人民政府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节约能源法》和《环境保护法》,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更加注重灾后恢复重建与节能减排有机结合,努力克服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节能方面:“十一五”前两年,我省万元GDP能耗分别下降2.1%、4.44%,分别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多下降0.31、0.4个百分点;2008年1季度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节能工作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由于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当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55%,未能完成4.2%的年度目标任务;2009年我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万元GDP能耗下降5.83%,超额完成了5.5%的年度目标任务。“十一五”前四年全省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36%,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进度的80.05%,“十一五”前四年首次达到了目标时间进度要求。减排方面:2009年二氧化硫排放量113.55万吨,同比下降1.07%,与2005年相比累计削减12.59%,超过“十一五”目标任务的0.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4.76万吨,同比下降0.19%,与2005年相比累计削减4.52%,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90.4%。
  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2007年省政府成立了蒋巨峰省长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州)也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机构,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四川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去年,鉴于我省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省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工作会议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研究部署节能降耗及污染减排工作。结合全省节能减排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地各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路径以及主要工作任务。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制度,组织开展了对各地区、有关重点企业的目标责任现场考核。
  (二)加大调整力度,推进结构优化。严格落实促进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实施差别电价等政策和开展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区域限批”等综合性措施,有效遏制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不合理增长。2009年淘汰了221户企业落后水泥产能95.8万吨、炼铁产能32.1万吨、炼钢产能51万吨,关闭造纸产能8.57万吨,其中,国家下达的“十一五”水泥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已提前完成。2009年关停小火电机组45.13万千瓦,“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关停小火电202.48万千瓦,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关停135.75万千瓦的目标任务。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对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毁、不具备恢复生产条件的企业落后产能和工艺装备,也坚决予以淘汰。结合全省并联审批的实施,大力推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将能评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严格把关,2009年省级有关部门对98个重大项目进行了节能审查,各市(州)也逐步开展了节能评估审查工作。大力推进服务业等低耗能、高效益产业发展,2009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74%,比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扭转了自2002年以来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滑的局面;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9.4%,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地区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94%,比上年降低1.14个百分点。
  (三)突出重点领域,狠抓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千家企业、百家企业节能行动和工业企业排污限期治理行动。在钢铁、水泥、电力行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初步建立了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对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进行严格监控。2009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降低9.18%,“十一五”期间累计下降26.13%,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84%。建筑、交通领域和政府机构节能不断推进。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占比达到52%,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开展了省级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2009年底,全省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为85%,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省已建成节能建筑约1.3亿平方米。编制实施了四川省交通节能规划和四川省公路、水路运输及港口能源消耗统计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清洁汽车产业,积极推动CNG改造,2009年新增CNG汽车3.8万辆,全省累计改造CNG汽车20.6万辆,“十一五”前四年累计节约和替代成品油约408万吨。成立了四川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协调小组,出台了机关节能考评实施办法,2009年对30栋大型公共建筑和机关办公楼开展了能耗审计,完成了省级机关办公楼30多万套办公照明节能灯具的更换。结合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县建设,全面强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约束性指标。抓好农村污染和小流域治理,2009年我省完成6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面启动小流域及湖库环境综合整治。
  (四)实施重点工程,加强推广应用。积极实施“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2009年省级财政安排节能专项资金7630万元,较上一年增加2570万元,其中,安排工业节能专项资金5000万元,较上一年增加2000万元,支持了105个重点节能示范项目;安排节能技术研发资金2000万元,支持了一批在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节能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技术攻关。2009年争取中央预算内及财政奖励资金2.89亿元,有力推动了我省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节能税收优惠政策,2009年全省相关企业购置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1.07亿元,企业从事节能节水等项目享受减免税0.41亿元。加大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宣传力度,组织了以节电为主题的节能新技术推广会、高效照明产品推介交流会、分布式能源研讨会等活动。推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2009年完成推广总量527万只,超过国家下达任务的15.5%。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8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1.9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0%、83%。
  (五)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试点示范。全面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推进实施《四川省“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国家确定我省的3个循环经济园区、5家企业和我省的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企业的试点工作,重点支持了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重灾地区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推动五粮液、攀钢、四川美丰等企业实施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积极在化工、冶金、建材等领域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的实用技术和先进典型,目前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5%,较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汶川地震灾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支持一批地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示范工程建设,目前在都江堰、青川、什邡、江油等灾区已建成4个建筑废弃物处理场,年处理能力达120万吨。实施活动板房的回收利用,加大了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
  (六)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节能减排基础能力建设,2009年全省投入6800万用于环境统计信息能力、监察能力及监测能力建设。组织节能监察执法人员对年综合能耗总量5000吨标煤以上的549家重点企业实施现场监测和计量器具配备管理等执法检查,对全省100多家减排企业和国控重点污染源进行了督查,对36家存在问题的企业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取缔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企业2家。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利用全省“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活动,积极开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在高校、中小学、企业组织开展了节能环保讲座。大力宣传节能典型,2009年表彰了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4户节能突出贡献企业和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2户节能先进企业,双流、峨眉山等9个县(市)成功创建生态县(市),起到了较好的模范示范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要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今年万元GDP能耗需比上年下降4.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需比上年下降0.5%,二氧化硫排放量需控制在114.4万吨以内,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特别是去年四季度以来,我省全社会能源生产及需求均呈现较快增长,今年一季度原煤产量同比增长21.4%,工业用电增长30%,全省万元GDP能耗强度下降趋势减缓,污染排放强度较高,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难度很大。
  当前我省节能减排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一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使节能减排面临较大困难。当前,我省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资源能源消耗强度较大。2009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地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仍然高达30.94%。就能源消费结构看,目前全省能耗约70%集中在工业领域,其中,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为9552.26万吨标准煤,占我省能源消耗总量的58.52%,产业结构重型化格局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同时,前几年淘汰企业落后产能对全省节能减排作出了较大贡献,但继续淘汰企业落后产能的空间减小、难度增大。另外,我省工业企业能源加工转换率和回收利用率仍然较低,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市场主体节能减排投入仍然不足,市场机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都增大了我省节能减排的难度。
  二是地震及灾后恢复重建对节能减排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影响,抗震救灾等非生产性能耗剧增,再加上灾后恢复重建,全社会能耗明显增加。2008年全省仅从省外新增调入成品油就达180多万吨,折标准煤260多万吨,基本用于抗震救灾工作。因地震因素造成我省2008年和2009年万元GDP能耗下降幅度分别减缓约2.1和1.5个百分点,今年灾后恢复重建对节能降耗的影响还将持续,预计影响2010年万元GDP能耗下降幅度减缓1个百分点,增大了我省节能降耗工作的难度。我省完成节能进度目标滞后的市(州)如德阳、阿坝、绵阳、广元等均是地震的重灾地区。
  从工作层面分析,节能减排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认识没有完全到位。个别地区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工作力度还不够,执行国家、省相关政策措施未完全到位。二是部分领域进展较慢。交通、建筑、商贸、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工作成效尚未完全显现,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管网不配套。三是政策机制仍不完善。节能环保投入相对不足、覆盖面较小。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应用成本相对较高,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节能机制的引导力度不够。部分污水处理厂收费不到位,机制不健全,难以正常运行。四是节能减排管理、监测、监察、统计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三、2010年工作重点
  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冲刺之年。5月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和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温家宝总理强调,要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前不久,省政府也召开了进一步做好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节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蒋巨峰省长要求,严格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抓紧制定全省及各市(州)、各行业的节能减排实施方案,采取综合性措施和最有力手段,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我省将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促进,开发与节约相协调,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按照“调结构、抓工程、促管理、强责任”的思路,推进结构调整,突出重点领域,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综合协调,落实目标责任,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为此,要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抓实三项保障措施。
  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一方面,注重存量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以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加强对传统产能的改造升级。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尽快分解下达各地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确保落后产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加强淘汰落后产能核查,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暂停项目环评、供地、核准和审批;对未完成任务的企业,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不予批准新增用地,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从严防止“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今年内不再审批、核准、备案扩大产能的“两高”项目,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对违规在建项目,要责令停止建设,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贷款。对违规建成的项目,要责令停止生产,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另一方面,注重增量的创新,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低耗能、低排放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突出抓好七大领域:一是工业领域。突出抓好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千家、百家企业行动,深入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强化工业污染源挂牌整治,精心实施一批重点减排工程。二是建筑领域。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加大监管力度,对竣工验收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工程项目,不得交付使用。积极推进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到2010年底,确保全省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以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万平方米以上。三是交通运输领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和电气化铁路建设,推行公路甩挂运输,大力发展内河水运,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运输。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得投放新的运力,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车辆用油定额考核,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四是公共机构及服务业领域。加强机关及教育、卫生系统等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重点做好公共机构建筑节能和车辆节油工作,2010年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指标要在去年基础上降低5%。推进零售、餐饮、宾馆饭店等领域节能工作。五是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和实施有序用电方案,在保证合理用电需求的同时,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对能源消耗超过已有国家和地方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实行惩罚性价格政策。六是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继续做好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度,2010年继续推广节能灯600万只。七是加快城市(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确保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3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900吨。
  三是完善市场节能减排机制。以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推进机制。继续加大各级政府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法规标准,发挥政府政策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充分认识到节能的效益和实惠,增强节能的主动性,自觉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支持发展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加快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技、人才优势,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开发一批节能关键和共性技术,转化一批节能科技成果,培育一批节能环保新兴产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节能减排领域,广泛推广应用节能增效新技术、新产品,制定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咨询、专业化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务产业,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和公共机构实施节能诊断、融资和改造服务,促进全社会节约利用、高效利用、清洁利用能源资源。
  三项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目标考核。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严格落实各地、各部门、各重点企事业单位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形成“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开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现场考评,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发布,进一步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严格执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到“十一五”末,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算总账,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督促限期整改,实行区域限批、行业限批,取消领导干部年度评优评奖资格,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根据情节给予处分。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继续加强各级政府的节能减排基础能力建设和执法监督能力建设,不断完善节能减排及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完善省、市(州)、县(市、区)三级节能和环境监察机构,提高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逐步形成节能减排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加快在线监测及平台建设步伐,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系统。推进能源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加快节能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订。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察,彻底清理对高耗能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电价优惠政策,严肃查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用能等问题,开展酒店、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以及城市景观过度照明检查。做好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和预警预测,抓紧制定相关预警调控方案。同时,开展“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预测研究,启动编制“十二五”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专项规划。
  三是培育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节能知识,增强全社会对资源能源消耗的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弘扬节能减排先进典型,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揭露和曝光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政府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减少能耗,以节电、节油、节水、节纸为重点,强化内部管理,降低机关能源资源消耗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衷心希望省人大常委会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更大的指导、监督与支持,共同加快推进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使我省节能减排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上报告请予以审议。
  谢谢大家!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