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李代表的幸福滋味

时间:2007-08-28来源:未知
  

  李开喜,55岁,湖南省澧县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第八、九届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重庆啤酒国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李开喜是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23年来,他凭着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识,把一家乡镇啤酒小厂发展成为拥有资产2.8亿元、年纳税额突破4000万元的知名企业。

  从1982年起,李开喜相继当选县、市、省、全国人大代表。自200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他单独或与其他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建议63件。“当看到自己提的议案或建议,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时,那种幸福的感觉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李开喜说。

  □“一不留神”提出了一份关于司法改革的议案

  □七大本民情调查日记,记录了他对民生的体察

  建议设立合意选择法官制度,令人刮目相看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代会上,李开喜领衔提出了《关于在民事诉讼中设立合意选择法官制度的议案》,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在民事诉讼中设立合意选择法官制度。该议案被大会采纳并予以立案。

  在商海搏击中,李开喜所办的企业难免惹上官司。磕磕碰碰中,李开喜渐渐体会到,在我国现有司法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大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力度,赋予当事人更为广泛和灵活的程序选择权,能有效提高诉讼效率和质量。他想到了“合意选择法官”制度。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实行的是“法定法官”的原则,即某一法律纠纷诉诸法院后,法院按照案件分配的一般规则将案件分配给主管法官,当事人是不能选择法官的。李开喜认为,按照“法定法官”原则,哪个法官负责案件审判,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法官往往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司法腐败容易有可乘之机。

  李开喜建议的“当事人合意选择法官”制度的精髓是:由当事人协商,在开庭前选择他们共同信赖的法官进行审判;当事人不能达成一致的,则由法院从法官库中随机抽选法官组成合议庭。在李开喜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法官免受说情等干扰,有利于司法公正。

  有人开玩笑地说,李代表“一不留神”提出了司法改革的议案,令人惊诧。其实,为了写好这份议案,李开喜曾向许多业内人士请教,翻阅了不少法律书籍,跑了不少路。不少业内专家都觉得,作为一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代表,李开喜能够提出具有较高价值的、关于司法改革的议案,难能可贵。

  俗话说:在商言商。自己的企业如何发展,是李开喜不断思考的。而让他想得最多的,却是如何让全省乃至全国的啤酒行业健康发展、不断壮大。

  曾经有一段时间,湖南省啤酒市场不平等竞争、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较为严重,大大制约了湖南省啤酒业的发展。为了让啤酒市场尽快步入有序竞争,李开喜分别在湖南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建议各级政府成立“酒类产销管理部门”,加强对酒类生产、销售的管理,加大对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打击力度。

  根据李开喜的建议,湖南省政府通过了《湖南省酒类管理办法》,湖南省经贸委作出了关于酒类管理的若干规定,湖南省政府和各市、县(区)都成立了专门的“酒类产销管理办公室”。很快,地方保护、低价倾销和商业贿赂等问题被有效遏制,湖南省的酒类市场得到净化,行业经营得到了进一步规范。2006年,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促进了酒业的健康发展。

  李开喜的眼界是开阔的,除了啤酒业,他还关注很多领域。他曾在全国人代会上与其他代表联名提出《关于落实环保产业政策,消除“白色污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议案》;还与其他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将劳动合同法列入十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的建议》;为了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诚信建设,曾提出《关于在公司法中进一步明确诚信义务立法的建议》。

  作为有着25年履职经历的代表,为了更好地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学习和调研成了李开喜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他的办公室里,7大本厚厚的民情调查笔记本以及满书柜与代表履职相关的书籍,诠释着他对人大代表这一职务的深情。

  “家有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卧不过八尺。”李开喜虽然带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并没有忘本。他总是为别人考虑,总觉得群众选自己当人大代表,只有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才能不辜负群众的信任。

  李开喜出生于澧县的一个贫穷的山村,年幼时,父母不幸先后去世。李开喜不得不过早地挑起人生的重担。“早立事”让他懂得,社会上还有很多弱势群体需要帮助。

  一次在外出差,他偶然得知一名山区儿童因家境贫寒,面临辍学。二话没说,他将500元钱塞到了那个儿童手中。为了让更多的儿童得到救助,他用各级政府奖励自己的20万元奖金,设立了“开喜基金”,专门用来救助失学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2名儿童在“开喜基金”的救助下重返校园。

  李开喜有着浓浓的农民情结,他经常深入农村,访贫问苦,为群众排忧解难。澧县澧阳镇澄平村有两个村民小组的住宅地势较高,生产生活用水极不方便。李开喜得知后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到3万元资金,为该村修建了一座抽水站和一条1500米长的防渗渠。他还不忘支援家乡的新农村建设,自己拿出20万元给生养他的村子修了长约2.7公里的水泥路,还修缮了村里的变电站、水泵,为当地农民搞活经济提供了便利条件。

  “当代表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正是这种责任,让这位企业家劲头十足。“能为群众多办点实事”,李开喜说这是他当代表后体味到的另一种幸福。(张义近 李永红)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