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以学习贯彻中央(2005)9号文件为契机,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增强代表履职水平作为工作的重点,多措并举,市人大代表工作亮点纷呈,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实效,开创了新局面。
亮点一:完善制度 代表工作制度是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保证。市人大常委会从制度建设入手,对以往代表工作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并根据新情况,新制定了三项工作制度。一是《加强和规范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活动的意见》。对代表在大会期间的工作、闭会期间的活动方式和职责、参加视察和调研的要求以及常委会如何坚持和完善代表联系制度、如何为代表履职提供服务和保障作出了具体规定。二是《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对代表建议的提出、交办、承办、检查督促和奖惩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进一步规范了代表活动和办理工作。三是《绵阳市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小组制度》。对联系代表小组的组织领导、联系原则、联系方式、联系要求作了具体规定。这一制度的建立,对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加强与代表小组的联系,提高代表小组活动质量,增强代表履职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亮点二:以“专”建组 为搞好代表小组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在总结以往代表小组组建以“块”为主利弊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专业代表小组的方案。本着“专业相近,就地就近,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将443名市五届人大代表编成41个代表小组,由代表民主推选了正、副小组长,并指导和帮助各代表小组建立了学习、视察等项制度。为使联系代表小组工作落到实处,还落实了常委会领导联系代表小组的联络员,对他们提出要求。联络员认真为常委会领导做好联系服务工作,常委会领导认真执行《绵阳市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小组制度》,每位常委会领导对口联系2至4个代表小组,他们积极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深入基层走访代表,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了解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开展活动情况,帮助代表解决工作、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保障了代表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使代表小组活动既做到了经常化、规范化,又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成效。
亮点三:抓好培训 市人大常委会于去年6月组织召开了代表培训会,对在绵全国、省人大代表小组长和市人大代表小组长进行了业务培训。会议围绕发挥代表作用这个主题,开展了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实地考察等活动。使代表们增强了代表意识,明确了权利和义务,掌握了工作方法,为搞好代表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亮点四:公开办理 去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督办代表建议新方式,在办理工作上实行了阳光作业,收效良好。一是公开全部代表建议件及承办单位、责任人、联系电话。4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124件代表建议件的代表姓名、案由、承办单位、承办责任人及联系电话在《绵阳日报》以及市人大、政务网站公开,此举在全国首开先河,引起广泛关注,得到了市民和国内多家新闻媒体的积极评价。二是公开代表建议重点件办理情况。11月3日起,市人大常委会陆续将承办单位办理12件代表建议重点件的答复件在《绵阳日报》和市人大、政务网站公开。三是公开全部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将两件议案和124件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编印《2006年市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发至市人大代表及各承办单位。阳光作业使办理工作出现了可喜变化,促使了办理工作提高质量,取得实效,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所提的124件建议批评意见均于7月20 日前全部书面回复了代表。从收到代表反馈意见来看,代表表示满意的95件,基本满意的 29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解决了一批代表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市建设局和市燃气集团承办的“顺河街540多户居民安装天然气的建议”、市财政局承办的“全市30余个优质生猪扩繁场项目扶持资金未落实的建议”等都得到了圆满解决,代表们表示满意。
亮点五:专题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于去年7月至9月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了首次专题调研活动,共收到专题调研报告41篇,专题调研结束后,及时编印成《2006年绵阳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汇编》,发至市人大代表和相关市级部门,既为进一步开展人大代表的专题调研提供借鉴,也为“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提供参考。(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