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指导灾民安置与救助

时间:2008-06-25来源:人民权力报
  

剑阁县:指导灾民建“新”家

  剑阁县武连镇武五村七组村民杨朝文家院子外,成熟的枇杷、油桃挂满枝头,成片的雪梨翠色欲滴。要不是随处可见坍塌的墙壁和破碎的残瓦,这里的丰收景象真难以与这场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灾害联系起来。日前,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何德生一行来到杨朝文的院子里,同村民们商议灾后重建工作。他们亲切地询问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详细地了解他们的经济状况和关于灾后重建的想法。

  该村七组共有农户31户,在这场地震灾害中房屋坍塌的有10多户,其余的都成了危房。这些年,村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民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一些家庭都想在灾后重修房屋。这里地势开阔,农户集中,适宜于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修建居民集中安置小区。但由于一些家庭对于规划宅基地等存在顾虑,一直未达成共识,影响了灾后重建工作的进程。

  何德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抓住机遇,下决心建设好自己的家园。重建的政策很好,环境很好,机会难得。中央相继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支援灾区重建。县上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灾民重建在土地、林业等方面免收费用,政府还补助资金1000元。二是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好自己的家园。规划一定要突出一个“新”字,新农村要有新格局,新气象。房屋构造至少是砖木结构,要和城镇没有多大差别,并且生活环境要优于城镇。三是搞好协调、团结一心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主要是协调解决好集中建房的地基问题。村民要服从规划,顾全大局,要主动出让土地。以耕地对掉别人宅基地的农户要以“优”补占,以“多”补占。

成都市青羊区:坚持“三会”制度

  近日,成都市青羊区人大常委会机关抽调6名同志组成工作组到汪家拐街道协助抓好安置灾民、恢复生产工作。为了使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组始终坚持“三会”制度。即:每天早上9:00开一次会,通报前一天天晚上巡查情况;中午12:00开一次会,通报当天上午社区情况;下午6:00再开一次会,总结全天的工作,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工作组协助处理居民危房安置。乐器厂职工宿舍房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地震发生后,受损严重,无法正常居住。工作组先后6次在乐器厂、居民、社区三方之间加强协调,终于达成了居民安置方案。

郫县:安置外来灾民子女入学

  郫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太康一行,近日前往红光镇调查灾后重建工作时提出建议:对外来灾民子女入学安置工作要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及时统计上报有关灾民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并提前做好与接收安置学校的衔接工作;入学前组织外来灾民子女进行体检,以便学校了解掌握学生入学前的身体健康状况。

雅安市雨城区:按政策重新审定重灾户

  日前,雅安市雨城区人大常委会5个灾后重建指导组已分析整理出9个当前恢复重建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17条做好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建议。其中,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姚克元带队的指导组提出的“要按政策重新审定重灾户”的建议很快得到落实。指导组多次深入晏场和严桥两镇,指导重灾户的审定、物资和补助资金发放的政策界定等工作,还认真听取了镇干部反映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家庭人口界定、连建房拆除难度大等问题,按政策逐一进行了解答。指导组察看了晏场村10多户重灾户的房屋受损情况,主动向灾民宣传政策,对灾民提出的问题作耐心细致的解释。为了进一步核实重灾户的房屋受损程度,指导组要求晏场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干部对前期统计的受灾户逐户按政策再次进行审定。在原来的基础上,晏场镇重新审定出重灾户89户、260人,其中58户为房屋拆除户,7户为低保受灾户。

罗江县: 发放救灾物资要公开

  罗江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田芬金一行分别到白马关、鄢家、御营等镇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田芬金指出,当前要结合实际,继续做好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疫工作,不得有半点松懈;坚持专物专用、专款专用、公开评定、公开发放的原则,根据灾情和救灾物资的种类、使用范围,确定发放对象,及时合理分发救灾物资。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