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五年义诊,一个人大代表的快乐生活————记四川省营山县城南镇保真村残疾村医侯方杰
时间:2011-06-27 来源:民主法制建设

代表档案:       
  侯方杰,今年70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保真村残疾村医。200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  10月,当选为营山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2008年当选为南充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他无私奉献、为民义诊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央和省级媒体多次报道。
  近几年来,侯方杰始终坚持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崇高情怀,巡回营山53个乡镇,义诊43317名农村患者,送药下乡30881剂(副),价值人民币36.06万元。先后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药管理局授予健康卫士楷模,2009年评选为四川省首届道德模范,2011年3月被四川省卫生厅党委推荐为建党90周年党中央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
  初夏,太阳高照,春光明媚。
  一大早,在营山县城南镇卫生院侯方杰看病的诊断室里,已经站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侯医生,你把这钱收下吧!”一女患者把5元人民币放在就诊桌上准备走。侯方杰急了,马上站起身子,把5元钱递了过去:“快去拣药,我还忙着看病”。该卫生院院长李大可告诉记者:“赶场的日子,侯方杰每天要为五六十名患者看病,一分诊费都不收呀。就是这一项,侯医生一年就要少收入两、三万元”。
  新华社记者杨三军说:纪念亭里的对联、碑文就是老百姓的深情
  侯方杰一生不求荣华富贵,功德名利,但在老百姓眼里他确是医治疑难杂症的“行家”,人世间的“活神仙”。行医50多年,从死神手里救活400余人,群众对他真有讲不完的故事。
  1964年3月5日,当时的城附公社三大队社员何其凡刚满两岁的女儿何小妹突发疾病,在县城某医院医治多日不见好转,昏迷不醒,后经侯方杰的治疗后,当天下午何其凡就跑到侯方杰家说:“女儿苏醒了,还能吃稀饭,不知如何感谢您是好!”
  1983年深秋的一天,家住营山县城南镇保真村的候正东,是西昌越西火车站的一名职工,因为疾病住进医院,几天后病情加重,医生停药后劝其爱人准备后事。候正东的爱人杨碧华托熟人找到侯方杰摸脉检查。在侯方杰的精心治疗下,候正东清醒了过来。
  2003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城南镇兴隆村的王玉芳突发脑溢血,在侯方杰的治疗下,两个月后,身体就恢复了健康。
  侯方杰的家在营山火车站对面的陶家山下,穿斗瓦房已经有100多年了,瓦房旁边有一个高8米,宽  4米的翘角锥顶凉亭,是治愈患者为感谢侯老医生,而自发联合捐建的。一幅碑联“弘扬医学成果丰硕,丹心济病誉满绥山”对侯方杰的先进事迹做了高度概括。碑文写道:“侯方杰医师继承父亲矢志,弘扬中医成果。1998年5月30日应邀去洛杉矶出席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在会期间以其治疗中风重症效果显著获优秀成果奖。今应乡亲就医而康复者集义捐资建‘蠲风亭’,以示表彰感谢济世活人之德”,表达了捐建群众对侯方杰医师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2007年,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杨三军到营山采访侯方杰为民义诊的先进事迹,既随侯方杰下村入户了解民情,又到残疾村医家中体验生活。在侯方杰的后院内见到“蠲风亭”后,他说:“纪念亭里的对联、碑文就是老百姓的深情,现在治愈患者自发捐建这样高规格的纪念亭,是少见的”。
  营山县委报道组长彭杰说:侯方杰医生职位不高,但他的医德却很高尚                                                           
  侯方杰从小随父学医,14岁开始独立行医,背着药箱在崎岖的山路上走过了50多个春秋,趟过水,踏过雪,被荆棘刺过,被毒蛇咬过……在5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不分白天黑夜,不怕路远山高,风大雨急,只要群众需要,他都随时出诊,从未推迟。
  2002年9月20日,侯方杰到增产乡出诊,看完病人回来已是晚上9点多了,天黑加上视力不好,摔了一跤,回家后,侯方杰躺在床上,像重感冒似的,额上豆子一样的汗珠直冒,身上汗水一会儿就打湿了衣服,左脚髋关节肿大,似乎半边都麻木了。家里人请来城南镇(当时叫城西乡)卫生院院长黄泰元来看病,黄院长说是左脚髋关节脱臼,在家休养治疗。10天后,遂宁市司法局宿舍大院脑外伤病人徐明的亲属找上门来请他前去治病。当时侯方杰还无法行走,妻子和儿子再三阻拦。他一咬牙,让儿子把自己背到车站,乘坐汽车,晚上11点抵达遂宁,由病人的护理人刘强背下汽车,然后改乘三轮车,到达徐明家,给徐明诊断治疗后第二天匆匆返回。可是,尚未休息几天,左脚刚刚可以动的时候,凉风乡徐家山村民徐长红因患脑溢血奄奄一息,他的大儿子经人介绍找到侯方杰,在身体尚未彻底恢复的情况下,侯方杰不顾家人劝阻,拄着双柺艰难地步行了十几里山路,来到病人家里。病人得救了,可从那以后,侯方杰的左腿落下了终身残疾。
  《南充日报》的记者彭杰,多次参与侯方杰先进事迹采写报道工作,他说:“侯方杰虽然职位不高,但他的医德却很高尚;看病,他心里很快乐,看好病,他心里更快乐。” 
  侯方杰的徒弟彭明华说:令人感动的义诊,叫我终身难以忘记
  2007年春节,侯方杰邀约几名全县有名气的县人大代表在家作客,作为一名新当选的人大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总想给人民群众做点什么?既要合乎职业要求,又要体现代表特点,后来你一言,我一语,终于想出了好办法:“在全县53个乡镇巡回义诊!”
  春节过后,侯方杰把自己的想法向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和有关部门作了汇报,经县卫生部门同意后,侯方杰带着徒弟、司药人员开始到乡镇义务巡诊。三年来,侯方杰医务巡诊53个乡镇,行程12000多公里,义诊43317  名农村患者,送药下乡30881剂(副),价值人民币36.06万元。
  侯方杰的徒弟——城南镇卫生院医生彭明华说:“老师义务巡诊,太令人感动了,叫我终生难以忘记。”
  “我们义诊的第一天是在营山县城早上6点钟乘车出发的,赶到偏远山区的孔雀乡,已经中午11点钟了,那天我们义诊了108名患者,拣了128副中药,直到深夜12点才忙完。第二天我们还在孔雀乡看了150多名病人。即使是在离县城很近的平坝乡镇义诊,前来看病的人也很多。有一天我们在东升镇义诊,《南充日报》社有记者来采访,记者帮我们统计的人数,那天我们义诊是235人。”
  “在合兴乡马巷村义诊时,周泽高老人91岁了,得病后昏迷不醒,后人以为他快要死了,已经准备办理后事,我们得知消息,赶到老人家,给老人免费看病送药,老人吃药醒了过来。义诊结束后,老师定期到这‘三县之交’的偏远村里义诊、带徒弟,去年老师还请求县人大和相关部门支持,在这里建起了村卫生室。在三年义诊中,我们遇到疑难杂症300余人,跟踪治疗100多人。”
  “肖君是侯方杰医治过众多的病人最特殊的一人。她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在学校读书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2002年春的一天,突然头昏头痛,呕吐不止,全身酸软,父母先后带她在县、市、省医院,重庆市有名气的医院都做过全面检查。家里不仅用去了所有积蓄,而且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就连哥哥准备结婚的钱也被搭了进去,侯方杰知道情况后,不仅想法为肖君治病,而且还联合市人大代表陈健为肖君家筹资两万多元,为其修了四排三间9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
  “2008年8月我们在高马乡阳光村义诊,那里山高坡陡,暴雨过后山路更是难走,我们在路过一个小溪河,老师在小木桥边踩滑,差点被汹涌激流的河水冲走。好些夜里梦见山里涨洪水情景,汗水把衣服都会打湿。”
  “老师在义诊中了解了农村农民医疗现状,为代表履职尽责掌握了一手真实材料。老师当市人大代表已经4年,每年市人大会议期间,《南充日报》记者都争相采访老师的建议或议案,刊登老师履职尽责的先进事迹。”
  营山县卫生局长杨茂康说:侯方杰五年义诊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得到了许多领导关注
  营山县卫生局长杨茂康讲:侯方杰从2007年开始义诊,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产生了良好的共鸣,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先后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药管理局授予健康卫士楷模,2009年评选为四川省首届道德模范,2011年3月被四川省卫生厅党委推荐为建党90周年党中央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他被评选为四川省首届道德模范后,省、市、县有关部门根据其身体状况准备给他解决社保,却被他婉言谢绝,如今依然在城南镇卫生院坚持为民义诊……。 (作者:肖志权 王方敏 邓斐 邓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