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岳池县人大代表李克华时,他正在将一早生产的鸡蛋装车准备运往南充销售。在问明来意后,李克华热情的邀请笔者随行。 下山途中,李克华小心的驾驶着装满鸡蛋的农用车,直到上了较平坦的东金路,李克华才开始放松的交谈起来。 1972年2月李克华出生在东板乡一个贫困的山区农家,艰苦的农村生活让他从小养成了坚毅、耿直的性格。1991年怀揣着打工改善家庭生活的朴实梦想,李克华离开家乡到沿海开始了打工生涯。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不服输的精神,李克华一步一步从打工仔走上部门主管的岗位。 自家的日子是一天天好了,但是李克华每次过年回家看到山区乡亲还是过着自己当初离家打工时的生活,内心充满着心酸。2009年,李克华决心要找到一条路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他用了一个月时间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毅然辞职,举家回到了岳池。经过考察,他决定在家乡发展养殖业。李克华说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一是东板乡地处偏远,养殖产业落后,发展农家养殖没有大业主的竞争,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家养殖发展;二是东板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反而保存了大面积的原始山林,正好为发展林下养殖提供了难得的条件;三是养殖家禽、鱼类本来就是山区农民世世代代的生存技能,群众有基础,有利于更多的群众参与;四是乡上党委、政府很热情,积极的给予政策支持,帮助协调土地,有利于以后扩大规模。 2010年1月,李克华建起了自己的养殖场,养殖蛋鸡和肉鸡。但当他想发展当地农户一起干时,发现大家对养鸡场这个新生事物充满怀疑,持观望态度。李克华没有气馁,坚信自己成功了才能让农户看到希望,才会主动参与。2010年李克华的养殖场产值达到16万,乡政府也帮助他建起了沼气池,解决了最头痛的动物粪便和生活能源问题,沼气池的废渣被李克华又用来搞种植当肥料,还挖了一口鱼塘养草鱼、鲢鱼、鲫鱼,李克华梦想中的生态农业初具规模。2011年李克华的产值达到了20余万,鸡蛋和肉鸡销往南充、广安、重庆等地。跟着李克华一起搞养殖的农户从最初的两三户发展到现在的26户,人均增收2000元。李克华成了享誉东板乡的“鸡王”。 2011年11月,李克华高票当选岳池县人大代表,对于群众的支持,李克华感到这份责任的压力。压力一方面来源于自己是养殖户,文化水平低,怕自己干不好;另一方面却是群众的信任。想了一上午,李克华想明白了,“既然群众相信我,选我当代表,我就一定要把群众想做的,想说的反映到县上,要做就做个真正的人大代表!” 李克华开始走访群众,到老百姓家里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从事养殖和带动群众发展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情况,写出了在发展畜牧业上的建议。整个调研过程中,李克华走访了较典型的39家丘陵和山区农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一度影响到自己的养殖场的正常运作。对于因此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李克华认为要想搜集到最基层最真实的情况就要到老百姓家里去,面对面的谈。只有搜集到最真实的情况才能将最基层的声音反映到上面,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李克华开玩笑的告诉笔者:“天下哪有赚得完的钱?只有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决策才能让更多的人赚到钱。” 当问及李克华参加岳池县人民代表大会的感受时,李克华想了很久,说出了两个词“庄严、神圣”。在进入会议厅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背后是千万的山区群众,自己带着为他们的脱贫致富梦想来的。会议期间,李克华积极参加各项会议议程,认真解释自己的建议。李克华的执着和认真打动了其他的代表,建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支持。 在建议提交后,李克华开始焦急的等待,答复一天没来,他心里一天不安宁,他害怕自己文化水平低,没能把群众想要说的写出来;写出来了,上级领导又看不懂。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等到了答复。李克华兴奋异常,及时的回馈让他看到了自己努力的结果。不久,他反映的限制山区养殖户发展畜牧业的几个紧迫问题也一一得到了解决。 李克华兴奋的说,乡上水泥路修通了,方便乡上的兽医来传技术,他要把养鸡场搞好,才能引导其他农户。他今年打算再发展30多户养殖户,出钱出鸡仔跑销路,农民出林地搞养殖。养殖所产生的家禽粪便是沼气的好原料,又可以用于肥田,这样就搞成了无公害一条龙养殖。 李克华对于今后的工作有着自己打算。人大代表每年都要外出考察、调研,李克华对农牧业发达地区的考察和调研很珍惜,“外面的一个小经验、小技术就能解决我们这里的大问题”。李克华打算今年要更频繁、更大范围的走访农户,一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二是把外出考察学到的经验和技术传播得更广,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三是把党和政府的最新惠农政策传播到大山的每个角落。用李克华自己的话说,“自己不先进,不能在群众中做表率,不能反映群众真实声音的人大代表不能算人大代表,要做就做一名真正的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