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勇于探索开新局 守护公正为人民——记广安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区法院院长黄建武
时间:2012-06-05 来源:广安区人大常委会 作者:梁伦兵 屠仲明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多倾听群众的呼声,多反映群众的意愿;作为一名法院院长,就要多顺应群众的期待,多维护群众的利益。”这是广安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广安区第三、四届人大代表,区法院院长黄建武常说的一句话。近年来,他把广安市广安区法院带入了法院系统全国的先进、全省的典型、全市的标兵,用实际行动在伟人故里谱写了一曲为民司法的赞歌。
  2008年9月,黄建武从武胜县法院调到广安区法院工作,随即被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区法院副院长、代理院长。走马上任后,他及时到法院各内设机构和有关部门、乡镇,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征求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走访调查,他对区法院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他进一步理清法院工作思路,提高法院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奠定了基础。
  黄建武说:“要干好法院工作,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才行。”针对中层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激情消退、缺乏活力的断层实际,他打破论资排辈的选人模式,采用竞争上岗的新办法,选拔一批熟悉业务的年轻人充实到中层干部岗位上来。消息一传出,全院上下都十分吃惊,一时间议论纷纷。有人形容为“搞地震”。话传到黄建武那里,他说,只要有利于工作,不管是地震还是暴风雨,该来的就让它来吧。经过演说、答辩、民主测评等一系列环节后,8名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干部的岗位。至此,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由之前的45岁下降到38岁,并全部具有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为提高全院干警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他一方面邀请西南政法大学在区法院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定期举办庭审观摩、法律文书评比、审判人员法律综合知识考试、书记员记录测试等岗位大练兵活动;另一方面先后投入教育培训经费52万余元,组织干警参加各类培训380余人次。近三年共有45名干警通过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目前所有审判人员均达到了法学本科以上学历。
  为丰富干警精神文化生活,提振队伍“精气神”,他积极推动建立院机关法官书屋、法庭阅览室、院史陈列室,整理编辑《法院文集》、《优秀裁判文书选登》,出版内刊《广安法苑》;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广安区法院同行”演讲比赛,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成立男子篮球队和女子合唱团。有声有色的法院文化建设,有力提升了干警的文化品位。
  “法院的主要工作就是审判和执行,确保案件依法公正处理至关重要,每一名干警在办案时都要慎之又慎。”黄建武说。为保证案件办理质量,他全面推行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审判质量与效率评估“三位一体”的审判质量管理机制,建立了拒腐防变的“责任墙”、“电视墙”、“图书墙”、“制度墙”、“监督墙”“五道墙”制度。为促进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他推动建立了一系列特色裁判调解制度。如在协兴镇成立女子法庭,设立情绪舒缓室、温馨调解室和婚姻案件调解专家室,推行“女法官+亲友”的婚姻家庭案件调解模式;成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推行“上门调解与心理疏导并重”的未成年人案件调解模式;推行由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特邀调解员的“1+1+1”立案调解速裁模式;实行类型化调解,成立“园区、劳动、交通和婚姻家庭”四个类型化调解中心。近几年,全院民事案件调解率75%,行政协调率52%,执行和解率57%,刑附民案件调解率78%,案件上诉率下降8个百分点。
  2008年11月,当黄建武在花桥镇走访群众时,听说某种子公司拖欠800多农户两年种子款数十万元一事后,他先后走访100余户群众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同时详细告知农民群众如何通过司法渠道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800多农户推选代表向区法院递交了起诉状,希望通过法院帮助要回血汗钱。黄建武要求有关庭室要密切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案件的受理、审判和执行,务必为800多农户追回两年的辛苦费。经过法院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仅一个月就帮助广大农户追回了种子款。领到种子款的农户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村民特地给区法院送来了写有“一心为民办实事,千里追薪不言酬”的大红锦旗。而黄建武却对农民朋友说:“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是人民法院的天职,我们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他以派出法庭为中心,建立服务“三农”试点村,设置便民诉讼联络点23个、调解工作站43个,聘请诉讼联络员120余人,形成“庭、点、员”三位一体辐射全区的诉讼网络,对涉农案件快立、快审、快结。一系列司法便民措施的推行,既方便了群众诉讼,又促进了社会和谐,受到广大群众的真诚欢迎和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