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专门听取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背景】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国家预算由国务院编制,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惯例,以往每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都安排听取上年决算报告,财政部部长会在报告中提出上年中央决算报告和中央决算草案,并同时报告当年前5个月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阶段财政工作安排。
为加强对预算的监督,从今年起,全国人大常委会打破惯例,特地将听取上年决算报告与当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分开,并安排在8月专门听取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8月26日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向会议做了《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加强对预算的监督,首次将听取国务院关于上年决算报告与当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分开,专门在8月听取当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报告说,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新进展。但预算执行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项目预算支出进度迟缓,预算执行的均衡性不够,资金使用效益尚需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仍需加强,财政风险不容忽视;预算公开的内容还不够细化;财政管理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报告说,今年后几个月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以及2009年同期财政收入基数的逐步抬高,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财政支出压力依然很大,全年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高强表示,这是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增强预算监督的一项重要改进。
以往在6月常委会审议决算报告的同时听取当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一是预算执行的时间太短,还不能全面反映全国预算执行情况;二是将预算执行报告和上年决算报告一起审议,大家关注的重点是决算和审计报告,对当年预算执行的审议不够深入。在8月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一并审议,便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全面了解情况,提出的审议意见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监督效果会更好。
首次以联组会议形式开展询问
【背景】
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今年以来,我国干旱、低温、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近期国际粮食价格也显著上涨。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国家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密切相关,而当前我国耕地保护情况如何?这一系列问题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关注。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8月27日上午召开联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
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高度关注。受吴邦国委员长的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周铁农分别主持了两个联组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和21位常委会委员发表了审议意见,并就“近期国际粮食价格显著上涨,我国粮食价格是否会出现大幅波动?外资的进入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无影响?当前我国耕地保护情况如何?”等20多个重要问题提出询问。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国家粮食局等九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并对提出的询问一一作了回答。
审议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大家一致认为,我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较好解决了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粮食安全工作成效明显。
这次通过联组会议的形式对国务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并进行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举行的第二次专题询问,也是首次以联组会议形式进行的专题询问。(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