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权的基本前提,也是增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工作实效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地方人大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保证做出的决议、决定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符合实际情况;才能及时了解民意,反映民情,听取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保证地方人大常委会决策符合人民的利益。近几年来,各地人大调研工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调研领域涉及了人大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代表工作及常委会自身建设等各个方面。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大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作出新的回答。人大调研工作需要不断探索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一要加强人大理论研究。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制度建设理论研究,已成为当前人大系统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各地人大的调查研究工作,应在继续做好应用工作研究的同时,逐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推动研究工作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研究的重点放在坚持和完善人民大会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从宪法、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各项职权着手,逐步扩展研究领域。既要服务于当前工作,又要服务于今后的发展,应注意从深层次上研究人大工作中重大和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做到理论性、应用性、计划性的结合和统一。同时,近年来,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有些经验还有待于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充分发掘其内在规律和特点。这就要求人大理论研究必须与人大制度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人大发展的规律,把人大工作的成功经验,升华到理性认识,用以指导人大工作实践。
二要不断提高调研能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开展调查研究时,既要扎扎实实,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好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如个别走访、座谈、蹲点等形式,真正掌握到反映人民群众实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创造条件;又要站在实践和为民的高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提高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人大调研还应当在深度上下功夫。没有深度就没有力度,挖掘问题的本质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性;材料取舍,要严谨求是,不能主观臆断;问题判断,要深入中肯,不能泛泛而论。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潜心研究,着眼于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拿出可操作的对策。要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预测性、超前性调研,得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力度并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调研成果。
三要充分结合代表工作。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活动是整个人大调研工作的一部分,应当予以重视和加强。作为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调查研究是代表知情知政的重要渠道,对于活跃代表闭会期间活动形式、提高代表履职水平、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调研活动,既是代表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也是代表知情知政、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出席代表大会审议议案和报告、提出议案和建议作准备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民情、政情,一年为数不多的集中活动远远满足不了知情知政的需要,由若干个人大代表组成代表小组,有针对性地展开专题调研,成了知情知政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基础工程。人大代表担负着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重大职责,要提高履职能力,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具备较强的专题调研能力。通过调查研究,能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本选区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情况,以便提出更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从而进一步提高代表履职能力。
四要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是人大调研的重要一环,通过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人大开展调研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据目前实践来看,人大调研成果的转化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为决策机关提供决策服务中推动研究成果转化。通过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是人大调研工作的目的和归宿。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就必须对调研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问效,有关建议、意见经人大常委会反馈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后,要通过专题审议、视察、检查等形式抓好落实,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动力,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二是通过宣传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调研与宣传是密不可分的,扎实有效的调研为宣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广泛深入的宣传为调研创造了宽松的民主政治氛围。通过宣传,可以较为系统的总结各地人大工作经验,将人大调研成果理论化,推动人大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寿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