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农村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根本要求。笔者认为,自觉置身于党委领导之下,认真履行监督职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是新时期地方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的课题。
找准监督切入点
地方人大常委会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首位,把关注农业、关注农村,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作为监督工作的切入点。要督促政府夯实农业基础,落实好“惠农”政策。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涉农法律法规全面、正确的贯彻实施。
把握监督“三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认真调查研究,督促和支持政府在统筹城乡改革上采取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措施和办法,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推动科学发展 要站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高度,督促政府以人为本,科学引导,尊重群众意愿,加大统筹力度,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化农业进程,促进农村繁荣,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社会和谐 应督促政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把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重点,通过视察、调研等方式,全程追踪,确保公平、公正,为农村的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三个最需要”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 地方人大常委会要以夯实农业基础为突破口,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督促政府加大力度,做好农业保障网络建设,着力解决好农村运输难、灌溉难、饮水难问题;加大对农民科技知识与实用技能培训的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 地方人大常委会要把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作为工作监督的另一突破口,更加关注农村文化、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农村社保等事业的发展和体系的建设,督促政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地方人大常委会要追踪检查、监督政府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支持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献计出力。
强化 “三大保障”
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 就是要在发展的目的、办法、措施和发展成果的分配等方面强化监督,杜绝一切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纠正一切侵害农民利益的措施和办法,让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
在政治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就是要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地方人大常委会要督促政府依法行政,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加快农村发展上提供制度保障 就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从六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为党委决策提供依据,为政府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作出积极的努力。
(作者为屏山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