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观点理论 >

当前如何依法推进人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时间:2008-12-11来源:未知
  

  [摘要] 当前如何依法推进人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人大常委会必须深入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应突出抓好四方面工作:一、围绕中心任务,认真确定工作计划;二、加强沟通协调,形成良好运作机制;三、抓住关键环节,讲求监督实效;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依法监督水平。

  [关键词] 依法 监督 取得实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如何依法推进人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人大常委会必须深入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当前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绕中心任务,认真确定工作计划

  认真确定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的年度计划,事关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对此,一要精选会议议题。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是搞好人大监督工作的根本保证。地方人大常委会要及时了解党委的主张和意图,根据党委的中心任务,确定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重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与“一府两院”共同协商、确定议题,科学安排好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议题的时间,做到人大工作的开展与“一府两院”的工作进程相衔接,寓支持于监督之中;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每次常委会会议安排2-3个重点议题,便于常委会组成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将议题议深议透。二要全面梳理汇总。《监督法》对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规定了反映问题的六种途径,但实际上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往往只是根据“一府两院”下一年确定的工作任务而定,形式过于单一,确定的专项工作议题大多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问题,难以反映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地方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每年年底前应会同人大专门委员会、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集中一定时间,深入基层和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群众的真实愿望和想法,并把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集中问题,代表进社区接待中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中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等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汇总,切实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入人大常委会年度专项工作和执法检查计划。三要拓宽收集意见渠道。利用人大门户网站这一平台,开设主任、代表和群众等电子信箱、网上公告,以及专项工作、执法检查专栏,使社会和群众能够充分发表意见。四要突出监督重点。抓住事关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再就业、困难群众的拆迁安置,以及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等重大问题,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国民经济计划执行、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情况,重点抓好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强对重点预算资金、上级财政补助资金、预算外收入的安排,以及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的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府依法理财,合理使用各类资金。

  二、加强沟通协调,形成良好运作机制

  加强地方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的沟通协调是监督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一是地方人大有关专委会、人大常委会办事和工作机构在监督工作中要加强与“一府两院”的沟通协调,重点在工作程序,报告提交的时间、报告的主要内容,审议意见的反馈时间,以及对涉及政府多个部门的专项工作报告的汇报单位等方面加强联系,提出明确要求,做到在监督中体现支持,在支持中实施监督;二是经过近二年的工作实践,地方人大常委会根据《监督法》的规定,修改完善清理了一些工作规定,制定了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程序,人大监督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当前要重点抓好有关规定的落实工作,使“一府两院”熟悉和掌握人大工作的程序,尽快适应监督法的新要求;三是“一府两院” 要进一步完善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各项衔接工作。对衔接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汇报,争取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听取人大常委会的意见。要认真制订向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项工作报告,提请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报告,接受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接受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接受询问和质询等工作制度。

  三、抓住关键环节,讲求监督实效

  增强监督的实效性,这是检验《监督法》是否得到贯彻实施的关键所在。一要严格把握时间节点。《监督法》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二十日”、“十日”、“七日”、“一个月”的时限规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地方人大常委会要认真把握,促使“一府两院”严格执行。同时地方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应提前40天对专项工作进行调研,提前2个月进行执法检查,确保有足够的调研、检查、反馈和修改意见的时间,切实增强调研工作的实效。二要深入开展调研。调查研究是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的基础。只有开展广泛、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才能在审议时做到言之有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调研既要采取听取工作汇报、实地视察等常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有重点地选择视察线路,采取明查暗访、问卷调查、重点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和基层群众的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进行执法检查前,人大有关专委会和人大常委会相关机构要收集整理与议题、执法检查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相关材料,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时参考。要认真制定好调研方案,明确调研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方式、具体步骤、组织分工、时间安排等内容,并为调研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要围绕会议议题安排、执法检查内容,挑选部分有专业特长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找准问题,弄清症结,提出建议,为会议审议打好坚实的基础。面对基层人大常委会懂经济、懂法律、懂科技的人才匮乏的实际,有条件的地区可成立专家咨询组。针对常委会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审议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邀请专家咨询组成员列席常委会议、主任会议,参与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人大常委会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水平。三要提高审议质量。每次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执法检查应提前明确几位中心发言人,发言要各有侧重,见解独到,言简意赅,不要人云亦云。成绩要肯定,不要评功摆好;问题要敢于提出,不要“隔靴搔痒”;建议要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要“大而空”。会上发言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使更多的人员能够发表意见。对重点议题,要采取集中和分组审议的方式,不要一味地压缩会议时间。对每次常委会会议,要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发放审议意见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四要抓好审议意见落实。要把好审议意见的公布环节、督办环节和落实反馈环节。审议意见的公布环节通常采用是通过人大门户网站、向人大代表以公告等方式,收效甚微。对于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关注的问题,可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预先向社会公布,让群众及时知晓,共同参与。在监督活动结束后,要再次向社会公布,接受人大代表和全社会的监督,使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能够得到充分反映和切实解决;督办环节通常包括督办程序、督办协调、跟踪督办、责任追究等内容。重点应注重强化跟踪督办、责任追究。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要跟踪督查,定期反馈“一府两院”落实整改情况,做到督必有果,防止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对于人为延误期限,迟迟不办理,不及时反馈办理结果的部门和单位,人大常委会可采用质询、作出决议、撤职、罢免等方式,以维护人大的权威;落实反馈环节是落实审议意见中“一府两院”与人大常委会互通有关信息,相互协调的过程。对专项工作报告、计划、预算和审计报告和执法检查活动要形成专门的审议意见,以书面形式送达“一府两院”,要求“一府两院”限期上报整改方案和反馈整改情况,保证审议意见得到落实。对“一府两院”落实审议意见的书面报告,人大常委会会议要按照办理时限,有重点地进行审议。“一府两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向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出书面说明。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依法监督水平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形势需要。《监督法》实施后,人大工作不是少了,而是更加繁重了,如,抓准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督办,增强监督实效;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要转变 “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对人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有为、有威、有位;要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律、业务知识的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人大工作更加紧贴形势发展的需要;要有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探索人大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妥善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与“一府两院”共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二要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工作活力。目前,人大机关的同志年龄普遍偏大,容易出现惰性和“守摊”意识。要结合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及时补充一些懂经济、懂法律、懂科技等,以及政策观念强、思路活、眼界宽的同志到人大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梯次年龄结构,保持人大干部的合理流动,同时要增加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的比重,以增强人大机关的活力,推动人大工作的深入开展。人大换届后,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原在党政部门工作,面对新的岗位,要迅速转变角色,转变原有思维定势,尽快适应人大工作要求,尽快熟悉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尽快成为人大工作的行家里手。三要深入基层,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人大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要把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作为人大常委会履职的基础,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广泛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利益,热情接待和认真督办群众来信来访,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切实实抓落实。

  (路桥区人大常委会人大工作研究室副研究员 罗德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