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观点理论 >

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

时间:2009-03-30来源:未知
  

  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对领导干部来讲,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说它是一个老问题,是因为我们党一贯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利益;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领导干部面临的利益诱惑增多,坚持正确利益观的难度加大。针对这一情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再次强调,作为领导干部,不能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更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这一重要论述,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应该看到,对利益的追求,既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人们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利益,从不否认社会成员有个人利益和个人追求。领导干部是社会的一员,当然也存在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正当利益。对于这样的正当利益,应该给予考虑、加以维护。但是,承认领导干部存在个人利益,并不等于说领导干部可以任意追逐个人利益,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私心太重,过分看重个人利益,造成了不良影响。比如,有的看到社会上一些人先富起来,就感到心理失衡,总想攀比仿效,琢磨着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有的干一点事情、做一些工作,就希望得到回报,向组织讨价还价;也有的甚至违反法律和制度的规定,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等等。事实表明,过分看重个人利益,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甚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就会导致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最终走向腐败堕落。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领导干部把握好这一出发点,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期望,更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如果摆错了位置,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就会走上邪路,损害人民利益,最终也会贻害自己。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坚持人民利益第一,说到底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领导干部更应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改进作风,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遵纪守法,以实际行动和良好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