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询案是指依法具有质询权的人大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按照法定程序,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质询的议案。监督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第二款规定:“质询案应当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因此,根据上述规定,提出质询案应当符合以下几项要求:
一、提出质询案的主体,必须是常委会组成人员。不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则不是质询案提出主体。人大代表可以在代表大会期间依法提出质询案,但代表在列席常委会会议时,不能提出质询案,也不能与常委会组成人员共同联名提出质询案。
二、质询案必须符合法定人数。即: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省级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质询案。不符合法定人数,不能作为质询案提出,可以作为询问提出。
三、质询案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不能以口头形式提出。如果以口头形式提出,应当按询问处理。
四、质询案必须明确所要质询的对象。质询案必须写明谁提出,要求谁答复。一个质询案,应当只针对一个质询对象,不能同时针对多个质询对象,以便明确答复机关。如果常委会组成人员要求对多个质询对象提出质询,应当分别提出几个质询案。质询对象,包括本级政府及其各部门、法院、检察院。政府部门,既包括政府组成部门,也包括办事机构、直属机构。政府部门、法院和检察院下属机构的行为,分别由政府部门、法院、检察院统一向人大常委会负责,因此,这些机关的下属机构不是质询对象。本级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上级或下级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都不属于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质询对象。对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上级或者下级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提出意见,但不能采取提出质询案的方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是由人大产生,不直接受人大监督,而是受政府及其部门监督管理,因此,对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提出质询,督促他们对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管理。
五、质询案必须明确所要质询的问题。质询案必须写明质询什么问题。没有明确的问题,受质询机关就无法答复。一般来讲,一个质询案应当只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多个问题需要质询,可以分别提出几个质询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合理分配质询时间,保证常委会组成 人员平等享有质询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受质询机关针对各个不同问题分别作出明确答复,避免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答复,以提高质询效果。
六、质询案必须明确所质询的内容。质询案必须写明因为什么具体事项,什么理由而提出质询,并提供该事项必要的有关情况,以便受质询机关准确把握常委会组成 人员质询的意图,希望了解的情况的范围或者不满意的事项,做出有针对性的答复。
(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峡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