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并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抓好组织实施”,“力戒形式主义”。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制度化“考”官新模式即将启动。
新机制有哪些亮点?对考评官员及校正官员的工作思路,将会有何影响?分析人士认为,从公开披露的信息看,官员考评新机制体现出三大新亮点:
第一,对干部的考核内容更强调民生,而不是单看GDP的增速有多快。会议强调,“要完善考核内容,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
第二,对干部的考核过程更强调民主。会议强调,“要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
第三,对干部的考核结果更强调体现民意。会议强调,“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要“着力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导向”。
可以看出,“民生”着眼的是“干部应做什么”,“民主”着眼的是“科学考评干部所做工作的途径”,“民意”着眼的是“干部所做工作优劣的判断标准”。民生、民主、民意“三位一体”,是我国官员考评新机制这条链条上不可分割的三个有机环节;三个环节以科学发展观这条思想红线贯穿,就构成了官员考评新机制的“三民”原则。
上述人士认为,干部考评体系往往透露出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需要有一批敢想敢闯敢干发展经济的干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利益日益分化,利益群体日益多样化,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急剧上升,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中国经济社会急需转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轨道,需要选拔善于处理利益关系、善于推进科学发展的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我国官员考评新机制正是适应这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要求的产物。
更加注重民生是推动干部实践“以人为本”的着力点。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明确提出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这种考核内容导向上的调整,就是要求干部对自己“要做什么事”不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为干部工作提供指南。
扩大考核民主是推动干部实践“以人为本”的必须途径。官员考评新机制强调扩大考核民主和增加透明度,就是要通过落实广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倒逼”干部干大事、干实事、干群众满意的事。
体现民意是推动干部实践“以人为本”的重要指针。官员考评新机制强调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要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就是通过把选择权交给群众,使群众成为干部的评判者,“倒逼”干部努力自觉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老百姓的心愿作为政府作决策、谋发展的信号和依据。
新亮点就是号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国官员考评新机制“三民”原则的深刻意义,始终把重民生当着一种责任,把讲民主当着一种境界,把合民意当着一种追求,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为人民干事,干好人民的事,干人民满意的事。(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