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永续的精神支撑,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这四方面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社会要求和人民意愿统一起来,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标志和生命之魂,是引领当代中国多元社会思潮的精神旗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理论的先进性。先进的理论既具有推动实践的有效性,又能在实践中证明它的科学性、真理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观点方法,又是结合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而产生的。它之所以先进和科学,是因为它既是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实践经验的提升,因此以它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推动中国发展进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价值取向的包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又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主张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体地位和激励作用,又不否认社会成员具体理想存在的合理性;既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又不排斥其他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精神气质;既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规范作用,也主张弘扬一切真善美的传统道德和时代美德。它既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涉及到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体现了人民群众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阶层价值主体的思想状况,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价值诉求,因而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能够实现对多元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民族的共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人民正是在其指导下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心理与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弘扬优秀的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普遍提倡和共同信守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共同的精神财富。
先进性、包容性、共识性三位一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有正确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先进理论为指导,又能包容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群体的多元价值取向,因而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广泛共识,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多元社会思潮的精神旗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