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观点理论 >

勿将人大代表小组当“雷锋小组”

时间:2010-08-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下,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各地将人大代表按区域、分行业把人大代表划分成代表活动小组。这不仅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代表职务,发挥代表的整体作用;有利于人大代表相互学习交流,提高代表的自身素质;更有利于加强人大代表同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使其真正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个别代表小组在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时,并不看重本代表小组开展了几次视察、调研活动,而是注重本小组为民办了几件实事。作为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本毋容置疑,但代表小组活动一味注重为民办了多少件实事,将人大代表小组当“雷锋小组”看待,这一做法笔者认为实属不妥。

  首先,这一做法有违为人大代表编组的初衷。代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分工联系选民,依法组成代表小组,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各地由此依据将人大代表编组,其目的是为代表搭建闭会期间的履职平台,使其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更有效的走访选民,更真实的听取选民心声,更真切的了解选民诉求,进而依法为政府的各项工作建言献策,达到协助推动政府工作的目的。如果将代表小组开展活动的重点放在为民办实事上,就不能有效实现建立代表活动小组的真正意图。

  其二,这一做法不利于代表作用的发挥。在代表小组开展活动中,如仅仅注重为民办实事,将代表小组当“雷锋小组”看待,这不仅会加重代表的经济负担,更会加重代表的思想负担。官员代表对为民办实事倒无所谓,因为他们手中有公权力,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人大代表来说也无所谓,因为他们已创造并正在创造更大的财富;而对平民代表而言,那就无形之中为他们带来了经济负担,最终只好选择回避某些活动,或干脆不参加小组活动。这不仅会影响代表小组开展活动的实效,更会影响代表作用的发挥。要真正实现建立代表小组的目的,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编组要科学。代表小组的组建,其目的就是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搭建好平台。因此,在对代表进行编组时,一定要本着方便代表参与、代表能有效参与的原则,即就近、分行业的原则进行编组,使代表小组真正成为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履行职责的基本形式和重要载体。

  其二,活动要有实效。一是应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提高代表素质。强化代表意识,提高代表素质,是各级人大代表自我完善的目标和任务。代表意识就是代表对自身的法律地位、性质、作用,履行代表职务、权利、义务等方面的认识;代表素质就是代表履行职务和义务所必须具备的特殊主观条件,包括政治品德、知识素养、工作能力、身体状况等。因此,代表小组应不定期组织代表进行学习,要通过学习,使代表能全面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真正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增强代表的主体意识,增强代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应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应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同轴运转、同步运行,使人大代表成为党委中心工作的助推手;应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代表能进一步密切联系选民,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广泛征求群众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使人大代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真正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应围绕人大代表建议的落实开展活动,以提高建议办理质量。一方面检查承办单位对这些建议的办理落实情况,督促承办单位抓紧落实解决;另一方面,搞好调查研究,对建议办理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促进承办单位提高办理质量,使建议办理达到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之,代表小组活动开展的好坏与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小组活动的指导、协调、服务密不可分,只有对代表进行科学分组,对小组活动进行科学指导,代表小组活动的开展才不会变味,代表的作用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巴中市人大常委会 张治国)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