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近日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布了自今年4月25日16时至5月31日24时期间,社会公众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见,“原汁原味”地向公众梳理呈现了来自82707位网民的237684条意见、181封群众来信、11位专家和16位社会公众的意见。 据汇总,关于3000元起征点是高是低?网上共有82536人发表意见。其中赞成以3000元作为起征点的有12313人,占15%;要求修改的39675人,占48%;反对的28985人,占35%;持其他意见的1563人,占2%。又如,关于个税税率结构怎么调?草案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将工薪所得的适用税率由原来的9级修改为现在的7级。网上共有75690人对这一条发表了意见。其中赞成27470人,占36%;要求修改25383人,占33%;反对21712人,占29%;其他意见1125人,占2%。 笔者在此不厌其烦地罗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开的社会公众对个税修正案的意见,无意去探讨本次个人所得税法如何去修正更为合理,而是令笔者感触地是:公众意见“原味”公开,全国人大率先垂范,笔者为之叫好! 国务院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施行十多年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指出要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然而现实中,仍有一些机关部门的信息公开,尤其是公开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相关信息,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履职行权的示范效应是毋容置疑的。如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率先开展专题询问,立竿见影地带动了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将询问之“路”越走越宽。 “原味”公开民意,好在哪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民意的征集,就拿立法来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注重公众参与,如通过全国人大网公开法律草案文本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营造了全民立法的民主氛围。本次个税修正案公开征求意见,在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之前,相关机构“原汁原味”地公开收集到的社会公众意见,不仅仅是体现对民意的尊重,而且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同时为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公权力的行使和尊重民意、保障民权做出了榜样。 笔者期待,诸如全国人大常委会率先垂范“原味”公开民意的做法,能在地方各级各类国家机关中起到示范和放大效应,促进全社会尊重民意、保障民权,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