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化、全球化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新要求,作为新时期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如何把准时代脉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如何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新任务,有效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这是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名新兵,在学习实践中,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深切地体会到:要使人大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有新的作为,就必须坚持与党同向、与民同心、与时俱进。 思考之一:必须坚持与党同向,始终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同心同力 与党同向,就是要解决人大工作的方向问题,始终把人大工作置身于党委领导下,时刻把人大工作放在党委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放在地方发展大局中去考量。一是把握方向。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化、分化,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对国家事务领导的重要途径。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更是人大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准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自觉增强核心意识、中心意识、大局意识、职责意识和法治意识,努力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不仅要自觉维护党委的决定,更重要的是按照党委的决定做好本职工作,如果对党委的要求和部署不了解、不理解、跟不上,或者没有做好,甚至无所作为,就是没有很好坚持党的领导、接受党的领导、服从党的领导。二是把握大局。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要牢固树立党委工作大局就是人大工作大局、党委工作重点就是人大工作重点的理念,准确把握党委决策部署是什么、“一府两院”在干什么、人民群众在想什么,把党委的意图通过法定的程序转化为人民的意志,真正做到维护党委核心领导,与党同心、同力、同向。去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和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谋划监督工作的着力点,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宣传市委重大决策主张,发挥凝心聚力作用,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三是把握重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运用审议、决议、专项调查、询问、质询等监督方式,正确行使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等,都要以完成党委的中心任务为目标,推动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换届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市委确定的阶段性工作重点,依法对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等作出决议;听取城市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兴文新区建设、“巴山新居”工程建设、招商引资等专项工作报告11项,作出审议意见,加强跟踪督查,切实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顺利实施。 思考之二:必须坚持与民同心,始终做到敬畏人民、引领人民、造福人民 与民同心,就是要解决人大工作为了谁的问题,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人大工作中的具体化,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属性。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应当把与民同心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一要心系群众。“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要尊重和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想问题、提建议、办事情都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时刻牵挂百姓幸福,时刻关心群众冷暖,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呼声,真正做到敬畏人民、引领人民、造福人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二要联系群众。通过人大工作,在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之间架起一道“金桥”,积极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提供载体、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今年,我们出台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办法,同时将全市367名市人大代表划分为26个代表活动小组,积极组织全市11270名各级人大代表切实开展“听民声、解民忧”活动、“思发展、谋跨越”参政支招活动和“挂、包、帮”活动,力促每位人大代表至少为群众办成一件实事、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推动一个实际问题解决。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已走访联系群众35000多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3700余户,反映群众意见建议2200多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1100多件。三要服务群众。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神圣职责。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就是要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求、维护人民的利益发挥好推动和促进作用,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推进 “十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事关老百姓出行、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问题,18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担任行业监督员,重点监督县道油路改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标准化卫生室(站)建设等民生工程项目,促进民生政府建设。按照市委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主动深入挂包的8个扶贫村和1个连片扶贫开发片区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八村一片”帮扶方案。在听取和审议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报告时,为了更好地寓监督于支持之中,我们多次组织驻巴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深入城市改造区走访联系群众,召开座谈会,化解矛盾纠纷,推动解决具体问题,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思考之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始终做到主动作为、用心作为、创新作为 与时俱进,就是要解决人大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人大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主动作为、用心作为、创新作为。一是注重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人大工作特别要注重调查研究,只有调查研究,才能更好地行使发言权、监督权、审议权、决定权。开展调查研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仅要了解本地的情况,也要学习外地的经验,才能进一步启迪思维、开阔眼界;不仅要召开座谈会听汇报,更要做大量的个别交谈和暗访,确保调查研究的真实可靠;不仅要深入实际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也要进行归纳提炼和研究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主观始终符合客观,才能有效克服人大无所作为、无需作为、不能作为的错误观念,也才能使监督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换届以来,我们先后对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巴山新居”建设等关系“‘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深入到省内外、市内外开展调研,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对全市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为市委决策提供了借鉴。二是注重制度建设。换届以来,我们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完善了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市委请示汇报制度;制定了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订了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组成人员守则;建立完善了人大代表、组成人员履职档案管理、“一府两院”及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考核通报、审议意见跟踪督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制度,废止了《工作评议》等规范性文件,使人大各项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创新监督方式。正确处理和“一府两院”的关系,充分尊重“一府两院”的法律地位,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努力为“一府两院”营造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着力探索创新人大监督的方式方法,实现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实现依法监督、规范监督、科学监督。实行会前学习培训,先后邀请法学专家举办法制讲座,规划设计专家讲解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行业专家讲解有关业务知识;实行会中集中视察,在听取和审议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等专项工作报告时,组织全体组成人员深入正在建设中的兴文新区、工业园区和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进行视察,组成人员审议发言更具有针对性;优化会议组织方式,审议重大事项分组讨论,确保对重要决定决议的认识统一,推行精简汇报,给组成人员更多时间审议发言,邀请公民旁听,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行会后跟踪督查,督促“一府两院”认真落实审议意见,按时报告研究处理情况。常委会会议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自身建设对于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发挥职能作用至关重要。换届后,本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主动进行履职承诺,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把机关建设作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学习创新、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人大机关,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大常委会履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为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四川省巴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