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公开是社会心理最好的镇定剂
时间:2013-04-11 来源:四川日报

    近日,长江三角洲地区发现多起H7N9禽流感病例,并已陆续导致数人死亡。疫情受到外界高度关注。新华网报道说,有关专家认为,在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时,中国政府部门做到了及时公开疫情信息,有利于消除公众恐慌情绪,避免流言传播。
    不独是国内专家好评,中国政府此次应对H7N9禽流感的积极努力,也得到了包括世卫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等机构或专家的称许,得到了国际舆论的肯定。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3月30日确认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第二天就发布了详细的疫情信息。截至目前,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具体到地方和人,以及患者染病经过和看病过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还及时在其网站上发布预防禽流感的相关信息,并持续更新与疫情相关的最新信息。事发地也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向公众详细通报疫情。正因为相关信息得到及时公开,这起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公众的恐慌情绪。尽管仍有个别不负责任的传言,但因权威机构与公众之间信息渠道畅通,这些传言没有激起什么波澜。
    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性的心理恐慌和忧虑,往往来源于公众对可能影响自己生活的突发事件的未知。如果信息不透明,公众不能及时从权威渠道得到实情,小道消息就会有大肆传播的足够空间,谣言就会满天飞,人们的心理稳定就很难保持。过往的教训一再表明,因信息不透明而引发的谣言、传言常常会加剧公众的恐惧心理,其最终对社会秩序产生的冲击和危害往往远大于突发事件本身。疫情之类突发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冲击可能只是局部和暂时的,但恐慌情绪对人心的侵蚀往往比病毒还快,对社会的损害也要广泛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社会心理镇定剂。
    此次的H7N9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它的未知性、它引起的较高死亡率难免令公众不安和焦虑。但社会公众并没有像以往面对类似事件时那样出现过激反应。这表明我们充分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及时、准确、专业、细致,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也显得更为从容有序。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考验着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也关联着政府长期的公信力。过去一些官员对信息公开心存恐惧,总觉得公开了,老百姓是不是就很恐慌、社会会不会就不稳定。但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反复证明,信息公开反而有益于消除社会恐惧心理,给人们一个明确的预期,有利于正向引导。
    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下,不断得到落实。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应急预案,这在传染性疾病、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尤显突出。一旦发生意外情况,相关政府部门有能力通过应急预案来应对。这次H7N9疫情的正确应对,又一次证明,只有第一时间公布信息,才能最大程度维护稳定。
本报评论员高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