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在部分地方调查时发现,一些干部脱离群众表现为“三负责三不负责”现象,即对上面的领导很负责,而对下面的群众不那么负责;对富豪商人前来投资等很负责,而对平民百姓办事不那么负责;对宣传鼓动工作很负责,而对行动上贯彻落实不那么负责。 看看“新华视点”记者的这番调查,的确让人担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真谛和精髓。但一些干部却唯上级领导、富豪商人马首是瞻,眼里没有群众,对群众没有感情,不对群众负责。这种状况,很不正常。 这种“三负责三不负责”现象,与法理、与政治伦理完全背离,格格不入。从法理上讲,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理应为民服务……从政治伦理上讲,公权部门姓“公”,服务对象是全体公民,不应“官民有别”“商民有别”,现如今,对群众的服务为何冷漠,甚至不负责了呢? 但是,法理归法理,政治伦理归政治伦理,现实却总归是现实的。像这种“三负责三不负责”的干部并非个别,所以需要把这种作风好好整治整治。 因为对群众没有感情,所以,有的干部高高在上,对平民百姓的事情漠不关心,碰到群众问题躲着走;有的干部遇到群众来访,一见与自己的利益无关,尽可能推诿,打“太极拳”;有的干部对群众习惯“嘴上讲一套,做的又一套”;有的干部喜欢作报告、搞宣传,贯彻落实到行动时却往往大打折扣。 因为“唯上崇富”,一些干部“唯官是从”,喜欢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做事缺失原则与党性;一些干部充当富商的“保护伞”,不管富豪商人的要求与行为是否合法,是否背离政策民意,只要提出来,没有不立刻办的。如,为了商家利益动辄强制拆迁,或是对生产企业污染环境行为闭耳塞听等等。而不管是“唯官是从”,还是“唯商是从”,侵犯的必定是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 为何一些官员“唯官(商)是从”呢?有组织干部一针见血指出:“让领导(商人)满意有用,而让群众满意没用。”领导满意了,下属才能得以提拔重用;商人满意了,才能拉来项目、提高税收,才会有政绩,并为仕途铺平道路…… 以党章为镜,照出一些干部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不难,重要的是照了镜子就要“正衣冠”,该洗澡的“洗洗澡”,该治病的“治治病”。解决问题,要靠教育、靠批评与自我批评,还要靠监督,靠制度设计,靠严厉的惩戒……比如,提拔干部,群众要有切实的话语权,不能只当“看客”;谁若坚持“唯官(商)是从”、对群众不负责任,那就要考虑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