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形成“党”与“群”的合力
时间:2014-02-27 来源:四川日报

——四川深化改革进行时(五)
  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原动力,离开人民,我们将一事无成。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性的设计和实践,党和人民、党员与群众,在这个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作用的发挥决定着改革的成败。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因此特别强调: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发挥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主体作用。
  新时期的改革,覆盖面广,切入程度深,面临的问题极其复杂,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开展这样一场以人民福祉为最终取向的改革,涉深水,趟险滩,需要有极大的胆识、极大的勇气、极大的能力、极大的担当。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中国共产党,再无第二支政治力量能够承当。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肩上。
  为什么说我们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倡导,见之于思想理念和舆论;推动,见之于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见之于方向路径和战略。透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我们看到,新时期改革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目标任务,无论是政策举措还是组织部署,无论是方向路径还是战略规划,都体现出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巨大努力和新的探索;而四川对中央改革精神和部署的承接与本地化,省委对各层级各专项改革的统筹协调,以及对思想认识、工作方法、措施步骤的具体要求,对基层创新的鼓励倡导等等,也深刻体现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把握。
  深化改革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政策的作用。政策既是“知”的结果,又是“行”的先导;既是党领导改革推动改革的重要抓手,又是最直接地表达人民利益,将人民福祉最大化的施政工具。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因此容不得有半点偏差和闪失。之所以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其着眼点正在于此。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既然如此密切地与政策发生关联,我们就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认识基础。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全面掌握好政策是加强党的领导之必需,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离不开党的领导,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邓小平同志曾说,“改革开放中的好多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川人敢为天下先。1978年,广汉人民在全国率先推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又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为中国农村改革进行探索提供示范。1978年,宁江机床厂率先进行“工业企业扩权”试点,此后,又在《人民日报》刊登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无数事实证明,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是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和热心参与者,是推动改革的依靠力量和智慧源泉。缺少群众基础、没有人民群众支持与参与,再好的改革也不可能成功。怎样坚持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呢?这就需要我们按照省委的要求,紧紧依靠群众推动改革,尊重群众意愿,做到谋划改革汲取人民智慧、推动改革凝聚人民力量、检验改革接受人民评判。应当认识到,在人民群众身上,蕴含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和主动愿望,他们是“利益固化的藩篱”的天然对立面。因此,要保护和激发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站在群众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畅通群众参与改革的渠道,在群众利益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做出决策——这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古希腊神话中,巨人安泰的双脚只要不离开大地,便会力大无穷,永远无法被击倒,因为大地会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党群、干群关系正如同大地母亲和安泰的关系。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必然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改革伟业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