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询到关键处 问到点子上——基层人大关于专题询问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4-06-25 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大常委会 作者:杨安莉
  导语: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就加强和改进县级人大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要求,县级人大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探讨人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健全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要把人民满意当作第一标准,依法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推进基层人大工作完善和发展。 
  “各类法定监督形式综合运用很少,对‘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过分注重程序,为督查而督查,督查结果大都反映大好形势,反映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这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委员、代表给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基层人大工作应该如何与时俱进? 
  “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拆迁安置等民生工程监督力度不够。”这是在“走基层”活动中,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到的人民群众的呼声。基层人大如何把人民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基层人大工作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如何把人民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这是摆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大常委会领导面前的新课题。要推进基层人大工作完善和发展,重点是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在经过反复调研、研究后,这一观点逐步达成共识。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就要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注重监督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九条指出,“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议案的时候,代表可以向有关地方国家机关提出询问,由有关机关派人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询问,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委员会的法定职权。 
  经过积极筹备、认真组织,2014年6月10日,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大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工业大气污染防治专题询问会议。会场秩序井然、会议节奏有序、气氛适度紧张,提问者直击问题、答问者真诚回应。这次专题询问,让代表更加深入了解了工业大气污染和空气质量现状,进一步督促人民政府加大工业大气污染整治力度,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负责人列席会议并作表态性发言,将人民政府工业大气污染整治的压力有效地传递给了企业,逐步形成了工作合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次专题询问的主要做法是: 
  一、会前注重“三报”,重点解决“凭啥询” 
  开展专题询问,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必须提前做好“三报”,这是专题询问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一)提前向党委汇报。专题询问作为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主题往往涉及地方的重大工作、重要事项或重点项目,必须提前向党委做好汇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重点就为什么要开展询问、怎么样开展询问、询问的主要内容、询问的主要流程等向党委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党委的大力支持,这是专题询问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 
  (二)提前向政府预报。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工作报告或议案时,向有关国家机关询问、了解相关情况的一种方式,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要使专题询问取得实效,要提前向政府 “通气”。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在专题询问前3个月,向人民政府作了预报,就询问时间、询问地点、询问事项、询问方式等内容向区政府作了通报,并就专题询问准备工作向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出了要求。 
  (三)提前向社会通报。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开展好专题询问是法律的要求、代表的呼声、人民的期盼。我们提前1周时间将常委会专题询问的基本情况在电视台作出公告,由群众自愿报名参加,但为了保证会议效果,对自愿参加的群众人数按照旁听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作了限定。 
  二、选题注重“三心”,重点解决“询什么” 
  专题询问议题应当体现“三心”,即区域发展中心、人大监督重心和群众普遍关心,这是专题询问成功的基础条件。 
  (一)注重议题的应询性,体现区域发展重心。议题的应询性,就是把某个议题确定为专题询问的主题是必要的。专题询问的议题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定调”。具体来讲,我们主要依据区委全委会报告主题、区委工作要点和区委重要专题会议内容,参考了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当年工作安排,选择“一府两院”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筛选的议题,才有应询性。 
  (二)注重议题的该询性,体现人大监督重心。议题的该询性,是指专题询问的议题要与人大的工作重心和监督重点来确定,最好是人大常委会要审议的议案和报告。从操作上来说,专题询问的问题应该是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点中涉及的内容,并且尽可能进行了目标分解的内容,这样确定的内容,才与人大监督工作重心合拍,不是“为询问而询问”,才有该询性。 
  (三)注重议题的可询性,体现群众普遍关心。专题询问议题,应该体现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广泛关注。从时效上讲,应该是带有前瞻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利于强化事前监督。如果选择已经发生,根据现有条件根本无法改变的问题,专题询问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我们在选择议题上,就侧重了从人大信访问题上进行排查这个环节,确保专题询问议题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三、过程注重“三问”,重点解决“怎么询” 
  专题询问的议题确定之后,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解决怎么询,这是询问成功的关键环节。 
  (一)深入调查研究,搞好会前寻问。会前寻问,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掌握有关工作情况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会前询问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知识问题,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大多不是相关议题方面的专业人士,要通过寻书本、寻专家、寻部门、寻企业,解决自身知识储备问题。二是实质问题,要采取视察、调查等方式,了解专题询问涉及工作存在的问题,这对设问环节非常重要。三是群众意见,要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开展问前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制定工作方案,注意合理设问。设计好询问题目是增强专题询问效果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使询问的题目更有针对性。设计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宏微相扣。涉及问题时,既要有宏观方面的问题,便于了解整体情况,又要有微观方面的问题,便于了解细节问题。二是难易相加。为了确保专题询问效果,问题原则上要按难易程度分别涉及,既不能所有题目都“浅显易懂”,也不能全部题目都“深奥难答”。三是密疏相衬。设计询问题目,逻辑性是个难点;要在问题的逻辑性上下工夫,不能让所有问题“一盘散沙”,让答问者“不知所云”;与议题无关紧要的题目要避免。 
  (三)强调会议程序,开展现场询问。专题询问一般应安排在常委会会议上进行,先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再集中进行专题询问。专题询问主持人非常关键,可由常委会主任或者副主任主持,采取现场面对面的“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询问主体主要是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询问对象主要是“一府两院”的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提问环节完毕后,“一府两院”的领导应在专题询问会上作综合性的表态发言;人大常委会的主要领导应该作总结讲话。 
  四、会后注重“三书”,重点解决“跟踪询” 
  询问是手段,督促改进工作才是目的。专题询问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就要高度重视“三书”的作用。 
  (一)书面答复。在这次工业大气污染防治专题询问中,为了增加专题询问的针对性,我们组织了与议题有密切关联的市、区人大代表,作为“补充询问”,并且事先没有对询问题目提出要求,这对区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来讲,现场回答的难度就比较大。为此,对“补充询问”的问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不能当场回答的,人大常委会同意其在询问会议结束后七天之内书面答复代表。 
  (二)书面意见。专题询问结束后,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或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把专题询问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整理,人大以纪要的方式或单独形成审议意见,交区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研究处理,通过持续、跟进监督,实现由知情到监督的“无缝对接”,实现专题询问的价值。 
  (三)书面报告。专题询问会议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结合会上的表态和承诺,认真抓好相关问题的解决落实,并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处理情况。人大常委会也可要求“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定期报告办理工作,确保询问事项真正落实到位,维护好专题询问的严肃性,切实提高人大监督的实效性,防止专题询问止步于“一问一答”、流于形式。 
(作者为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