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首页
综合要闻
领导活动
会议报道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基层人大
观点理论
建言献策
对外交流
机关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
常委会会议
主任会议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现伟大中国梦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
芦山地震专题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代表
常委会领导
常委会委员
组织机构图
法律法规
法制讲座
大案纪实
反腐追踪
律师事务所
律师信箱
当前位置:
主页
>
观点理论
>
领导干部应当坚持依法执政
时间:
2014-09-12
来源:
达州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
黎潇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改善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需要,其中依法执政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需求。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应该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做到依法执政,自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依法执政是坚持党的领导需要。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党的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党为实现国家、民族、人民以及党自身的利益,而将党的主张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上升为国家意志。依法执政,其实质就是进一步贯彻和实现党的主张,将党的纳领、执政理念、价值追求实现于国家政治生活与经济社会建设中。所以,越是依法执政,就越是以实际行动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
——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宗旨需要。我们的党从成立之初就旗帜鲜明地宣布,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法律除了是党的意志的体现之外,也是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执政党的政治功能就是及时发现、准确归纳、完整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并且运用一切执政资源,不遗余力地加以落实。因此,体现在法律中党的意志,必须同时是人民的意志,二者高度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执政就是按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执政,就是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依法执政是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法治因其具有的规范性、客观性、强制性等特征,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上有着人治无法企及的先天优势。一个社会的法治程度还往往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发达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现代发达国家往往都是法治国家。当前,坚持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依法执政已成为世界潮流不可阻挡,依法治国理念也已深植国人心里。我们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以法治为重要武器和有效手段,全面加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坚持依法执政不可小觑。各级领导干部都应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工作效能、服务发展大局。具体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是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知道法律是什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立,法律在立法层面已经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领导干部首先要学习好宪法,强化宪法意识,认识到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的重要地位和应有作用。其次要学习好公务员法、监察法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白作为领导干部应当具有的法律素质、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再次要加强对本系统的组织法、本行业的“专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白本系统、本单位的政治架构及职能职责,从而保障依法执政,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二是自觉维护法律实施,解决守法为什么。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领导干部在法律实施上不能“平民化”,而是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当好标竿。要摈弃人治思维和特权思想,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要有法治理念和法治能力,善于用法律的眼光观察问题,用法律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要有法治的勇气,敢于向各种干扰法律正常实施的言行说不,用法律的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本单位以及个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律的顺利实施中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
三是强化法律责任担当,警醒违法怎么办。领导干部要时刻怀有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之心。法律在赋予相应法律主体的权利或权力的同时,也规定了其应当履行的义务,以及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特别是不利后果。领导干部应当时时警醒、事事警醒,牢记权力与责任相辅相存,法律责任重大而不容推卸,法律后果严重而不宜尝试。同时,各有关机关和组织要加大违法惩戒力度,对领导干部的违法行为,不管涉及到谁,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都要按照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依法追究其相应的责任,从而彰显法律的刚性、魅力与威慑力。
上一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生长于中国土壤——三论贯彻习近平在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讲话精神
下一篇:
杜绝“奢华培训”,需要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