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广安区代市镇百店村,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大棚,让前来调研的广安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同志发出阵阵感叹。“要是在以前,真不敢想像能住上这么洋气的房子,用上这么干净的沼气。”村民们见到区人大常委会来调研的同志,毫不掩饰他们的兴奋之情,硬要拉大家到家中坐坐。
走近陈福贵家新修的两层高的楼房,洁白的磁砖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屋里摆放着崭新的沙发、大彩电和洗衣机。走进厨房,不见了以前的柴草,取而代之的是沼气灶。只见主人一扭灶台上的开关,蓝色的火苗便欢快地跳动起来。主人自豪地说:“我们现在用上了清洁的沼气,好安逸哟!”
来到堂屋坐下,主人便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橙子。“这是自家种的,请尝尝。用你们城里人的话说,我们这是很环保的,没有使用农药。”“政府号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自己种了一些果树,今年光卖水果就挣了2000多元。仅此一项,我们家人平增收400多元。”我们禁不住问:“在新农村建设中,你们是怎么想到种水果的?”“哎,不好意思,当初我们还有点那个……”只见陈福贵涨红了脸,最后他大胆地说:“当初还以为村上搞面子工程,赚不到钱,很多人都不愿意种。”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后来,镇村干部反复做工作,又带我们到别的村参观,我们才打消了顾虑。”哦,原来还有一段曲折的过程。“另外,你们区人大的同志不怕苦,不怕累,经常过来监督指导,让我们好感动。我们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有你们的功劳啊!同志,快吃嘛,不然都不新鲜了。”说着,陈福贵挨个递着水果。
离开时,主人家送了很远,叫下次来村上的时候一定要去他家。调研的同志愉快地答应了。看到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受益,大家打心眼里高兴。
去年年初,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区关于新农村建设有关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区人大常委会修订完善了《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办法》、《广安区人大常委会机关扶贫办法》等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严肃组织纪律,并实行一票否决。
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多次深入到所联系的村社,加强调查研究,吃透情况,摸清实情,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大家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与乡镇干部群众一道,同甘共苦,立足当前,着重长远,帮助所联系的村作好规划,大力督促解决群众饮用水难、行路难等问题。
通过努力,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在百店等村帮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发展龙安柚500亩,小苗一步成园新栽桑850亩,打机井518口,修便民路58公里,新建和改扩建农房194户19000多平方米,打沼气550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