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资阳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本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雁江、简阳、安岳、乐至四个县(市、区)实地查看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农业产业化企业,听取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特色效益农业基地负责人和种养户关于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体系建设、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等方面的介绍,充分肯定了全市特色效益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取得的成绩。近年来,资阳市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逐步形成了每个县1—2个骨干品种为主导,其它特色品种为补充的特色效益农业分布格局。2009年,全市特色效益农业总面积达到199.3万亩,产值39.8亿元;雁江区、简阳市和安岳县入围全省60个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强县培育县行列。安岳柠檬的营销队伍达到3000人,2008年成功进入欧盟市场。特色效益农业安全质量有效提升,全市建成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6个100余万亩,居全省之首,特色效益农业中有9家企业18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
针对特色效益农业在投入、基础设施、产业支撑、专业化和现代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调研组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调整农业支出结构,加大对特色效益农业的扶持力度;二是要从政策上对雁江蜜柑、简阳晚白桃、安岳柠檬、乐至蚕桑和四个县(市、区)蔬菜产业的发展给予重点扶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三是要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强特效益农业的地理保护标志、绿色食品、著名商标的申报、认证,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四是要进一步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在农业组织形式、农业经营形式、利益联结机制、财政支农机制和金融支农机制等方面要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