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人大常委会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中,与该县五木乡双河村、红山村、雄峰村、爱国村结成对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开展帮扶工作。
县人大常委会在帮扶工作中立足为挂包村经济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出点子、想实招。通过召开群众会、院户会、坝坝会等形式,详细了解村情民意,了解掌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农户收入情况等,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村级经济发展找项目、寻路子,重点在解决“四难”问题上求得突破,切实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加强产业发展,鼓励和带动有能力的农户发展产业,切实解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帮扶困惑,让群众立足本地搞发展,逐步致富奔小康。
为确保帮扶效果,人大机关干部职工灵活运用时间,深入村社、田间地头为群众的生产服务,办群众想办的事,帮助群众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结对帮扶,规定每名正科级干部挂包帮扶4户贫困户,每名副科级干部挂包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挂包帮扶1户贫困户,要求干部既要精神帮扶,更要物资帮扶。干部在结对帮扶中,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对帮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照工作的开展,调整帮扶思路,增添帮扶措施,因户制宜的实行“菜单式”帮扶,真正让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见成效。
为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加强与县级涉农部门、宏观调控部门、项目管理部门的联系、沟通。在政策、法规允许下,切实帮助挂包村争取项目,寻找发展门路,破除制约瓶颈,实实在在的为挂包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摇旗呐喊、出谋划策。
双向互动,让帮扶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在帮扶工作中,挂包村“两委”经常向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反馈信息,把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交与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一起研究、解决,减少工作阻力,加快村域经济发展。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适时将村“两委”干部请到人大机关了解常委会的工作,让帮扶工作有效互动,进而推动村“两委”工作正常开展。同时,人大常委会机关年青干部挂职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加强帮扶工作的宣传,加强村“两委”工作的指导、协调,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双向沟通、联系,有效的推动帮扶工作的切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