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在西昌市,国家在1958年投资1400多万元,连续8年进行飞机播种造林存活的30多万亩林区,像一条绿色的缎带,环绕在城区周边方圆几十公里的群山之中。飞播林的建成,使雨季形成洪峰流经西昌的洪水量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注入河流的泥石流减少50%,空气湿度增大、风速减小、风沙减弱、无霜期极短,几万亩耕地变成了高产良田,几十年来生态状况恢复良好。飞播林已成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的防护林,更是几十万西昌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林。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飞播林树木的成材,进入林区乱伐滥砍、无序搬迁人员进入林区毁林开荒、种庄稼、随意放牧等现象日益严重,加之飞播林是以云南松为主的单层林,对病虫害抵抗能力差,易发生病虫害和风折等,飞播林的安全已受到了严重危害,给西昌市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凉山州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国家投巨资建成的飞播林保护和管理工作。1995年,州六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了《凉山州东西河飞机播种林区保护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当年8月1日起实施。
该《条例》实施后,州人大常委会一直没有放松对这片林区的关注和监督工作。在2010年召开的州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西昌市13位州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在一市两县开展东西河飞播林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检查的议案”后,常委会和相关专委会多次进行研究,确定了对《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的方案。
执法检查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深入西昌市和昭觉县、喜德县的飞播林区、林场、移民安置点、混交林试点区、人工种草造林恢复植被等现场,在深入查看了飞播林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后,进行了座谈。
检查组成员发言踊跃,对在林区内已事实形成的大小村落、已开垦出的大量土地、裸露的山脊、泥石流冲刷形成的沟壑、下泻泥沙注入邛海形成的淤积区、林区乱埋乱葬的坟茔、乱砍滥伐留下的树桩、病虫害蛀死的树木等,表示了极大的忧虑和强烈关注。
截至目前,生活在林区的人口已由1996年的几千人猛增至9万多人。检查组成员认为,大量拥入的无序搬迁人员在林区的生产生活是造成飞播林锐减3万多亩的根本原因。同时,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职能不明确、管理保护经费缺乏、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也制约着保护工作,加之飞播林系单一林种抗病力差,发生了多次病虫害,使飞播林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根据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组成员对下一步飞播林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尽快修订《条例》,《条例》已实施10多年,不少条款已不适应保护和管理工作;在林区内禁止再产生新的无序搬迁户,对已迁入居住在山顶、林区中心地带和生态脆弱区,危及飞播林保护的10户以上迁入户,应实行生态移民,逐步恢复原有生态;建立健全林区基本档案资料,强化目标责任管理,落实片区包干责任制;各级政府应增加对飞播林管护经费的投入;加大推广沼气池、节柴灶力度,有效减少林区群众对森林资源的消耗量;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在飞播林禁牧圈养;严禁在飞播林区乱埋乱葬;积极稳妥推进林种改造。
近日,州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对执法检查组的报告进行审议。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阿什老轨要求,要依照监督法及我省实施办法的规定,继续加大对《条例》实施监督的力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子孙后代保护好这片生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