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水葫芦铺满了整个琼江河面,最严重的时候,一辆小汽车从老鹰岩大桥上滚落在厚厚的水葫芦上,还没有沉到河里去。”
“是呀,以前还有群众为了图方便,直接踩着水面上堆积的水葫芦过河呢!”……
河道堵塞、行洪受阻、饮用水源被污染——5年前,在遂宁市安居区,琼江河安居段、跑马滩水库等主要河流、水库有近70%的水面被水葫芦覆盖,涉及全区11个乡镇44万多人口。回忆当时的场景,家住安居镇琼江村的刘大爷等十余名村民仍然记忆犹新。
安居区委、区政府迅速打响了综合治理水葫芦的总体战。2005年6月,全区掀起了万名干部打捞水葫芦热潮,经过半年多艰苦努力,水葫芦得到了较为彻底的治理。但水葫芦繁殖很快,很快就“卷土重来”,并不断“复发”。
治理水葫芦成为全区的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如何巩固治理成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遏制水葫芦繁殖?这成为区人大常委会关注的焦点和监督的重点。在积极参与全区水葫芦治理工作的同时,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主任会议成员、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多次视察治理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打捞水葫芦进行市场化运作,对外招标承包,选择专业队伍专门负责打捞水葫芦”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实施。
2006年底,负责牵头实施治理工作的区环保局在东禅等乡镇公开张贴招标承包打捞水葫芦的公告,通过对外招标,将白安河、蟠龙河、琼江主河道的水葫芦打捞工作承包给专业打捞队,从而建立“两河一江”水葫芦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在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后,2008年初,安居区又将麻子滩等水库及主河道水葫芦和水面漂浮物的打捞工作承包给专业打捞队,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这项机制。
如今,虽然时值盛夏,但安居辖区内主要河道、水库等重点水域却几乎不见水葫芦的踪迹,这不仅使河道畅通无阻、水质得到改善、更切实保证了泻洪安全。
“以前全区整治水葫芦,一年下来投入达到上百万;采用人大建议后,每年用很少的费用,治理更有效!”广大群众纷纷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