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年来,达州市渠县人大常委会采取措施跟踪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工作,督促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不断整改提高,使全县新农合越办越好,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更多实惠,谱写出惠民新篇章。
及时关注 督促惠民
2007年,渠县被列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为了让新农合这一新生事物开花结果,造福人民,渠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将听取并审议县政府新农合工作报告列入当年工作计划。9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组委员、部分县人大代表先后深入贵福、静边等10余乡镇,通过听、看、访、查等方式,对新农合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于10月12日召开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县政府新农合工作报告,并发出审议意见,要求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农民参合机制、加大药品购销监管力度、简化农民住院报账程序、降低县外住院报账起付线、加大农村医疗财政投入,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参合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人大审议,引起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整改。到2008年上半年,渠县新农合工作出现逐步规范有序、农民参合率高、报账范围比例公开、县外住院报账起付线降低、报账程序有所简化的好状况。
跟踪督改 斩断“黑手”
2008年7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市县人大代表在对新农合工作的视察中发现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的案件时有发生,并且存在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不按要求建档,做账管理混乱等问题。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这次视察报告,并将报告提出的问题抄送县政府。要求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加强整改,尤其要配合有关机关严格查处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案件。
县政府及时召开县长常务会议,责成主管部门卫生局会同新农合办对全县新农合医疗机构的管理开展整改,将乡镇卫生院的挂号、就诊、入院、处分、用药、划价、收费、出院、报账等各个环节一律纳入计算机管理,全部建档立账,堵住监管漏洞。县纪委、检察院迅速介入,一举查处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案件三起30余万元,有卫生院长、会计、出纳等11人分别受到党纪国法处理,斩断了伸向新农合基金的“黑手”。
一督到底 惠民更实
2010年,渠县人大常委会再一次把新农合工作纳入监督议题,组织人大委员、代表深入乡镇村社、医疗机构,做了大量调查研究。5月26日听取了县政府关于新农合的专题工作报告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发言:
“药价偏高,农民看病贵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报账直通车等便民服务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农民县外住院报账的渠道不通畅!“
“新农合资金回拨速度太慢,周转期长!”
县政府接到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再次召集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全县开展了又一次新农合专项整治活动。一是多措并举抑药价。 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执行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利用新农合软件优势,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对单病种实行限价管理;实行住院日均费用控制;建立大额费用申报制。二是优化举措促便民。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行了报账直通车(出院即报制),县外住院实行电话转诊制,乡镇新农合服务站代办制,给参合住院患者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三是设立备用金,加速资金回拨。每月末由县新合中心向县财政局申请一个月的新农合报账备用金,缓解乡镇卫生院执行“出院即报制”引起的资金垫付压力。资金的回拨速度大提高,由以前的两三个月到一次帐,到现在的半个月(最慢为一个月)到一次帐。
通过大力整改,渠县新农合药价得到有效抑制;县内住院、县外住院患者的报账渠道畅通,程序便捷;新农合资金回拨速度加快、周转周期缩短,畅通了“报账直通车”和报账“绿色通道”。从而解决了农民看病贵、报账难问题,让参合农民得到了新农合带来的更多实惠。
“我县新农合能有目前的好局面,是县人大常委会的连续监督、不断支持的结果。”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罗谦说。渠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卫接受笔者采访表示:新农合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人大将继续予以关注、支持,让这项惠民工作办得更实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