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基层人大 >

让千年都江堰生生不息 ——都江堰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灾重建纪实

时间:2011-04-18 来源:人民权力报 作者:红天晓 黄斌 陈东
  

  金灿灿的油菜花、深灰色的新楼房、奔流不息的岷江水……成灌快铁风驰电掣,灾后都江堰的新风新貌扑面而来。
  汶川特大地震中,千年都江堰遭受重创。灾后重建的决胜之年,为了让这座闻名于世的古城重新焕发勃勃生机,都江堰市人大常委会共召开7次会议,审议13项议题,依法作出21项决议、决定,开展7项专项检查,切实为全市灾后重建保驾护航。
  围绕中心,投身决胜之战
  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市委要求,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灾后重建决胜之战。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政府财政预算细化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审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批准市政府上一年财政决算,市政府及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强化收支管理、加强审计监督,为重建决胜提供了资金保障。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融投资工作,促进市政府强化融投资审批,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了风险防范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监督。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政务中心,针对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尽快建立网络招标平台,建立中介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严肃处理信息泄露和围标串标行为”等建议,得到市委重视。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监察工作汇报,提出了“要切实加强对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工程招投标、资金管理使用的监察力度,预防和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的要求,一一得到落实。
  在城区住房重建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牵头负责,43起个案问题得到化解;在安居房分配管理中,常委会全程监督,5名副主任深入各安居点,确保住户顺利入住;常委会1名副主任带领6名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全力服务“壹街区”建设,确保29.8万平方米住房全部建设完成,安置城市居民2100多户;常委会主任和2名副主任牵头负责红塔子等10个项目的协调工作,积极参与古城区改造,让城市旧貌焕然一新。
  依法监督,促进恢复发展
  农业是恢复发展之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政府 “四大基础工程”工作,开展耕地保护检查,视察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等项目,深入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基地调研,为推动农业复苏尽心尽职。
  工业是恢复发展之首。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经济开发区20余家企业,关注重点企业拉法基工程进展,派员参与引进LED产业项目和工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工作,着力推动工业重现生机。
  文化旅游业是恢复发展之要。市人大常委会多次检查全市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情况、旅游景点恢复情况、乡村旅游开展情况,专题听取龙门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玉垒阁文化策划方案,提出关于改造水文化广场的建议案,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了重点工作监督:一是多次专题调研“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推动新一轮发展;二是专题调研全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确保顺利进行;三是继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和节能减排监督,推动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四是专题听取城镇体系建设规划报告,就进一步完善体系提出建议;五是组织全体代表专题视察成灌快铁,就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和加强站点管理提出建议。
  关注民生,推动社会和谐
  市人大常委会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始终高度关注民生改善,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为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常委会检查了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情况,提出“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实施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建立餐饮垃圾回收处理站,健全食品监管体系”等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落实。
  ——常委会多次深入有关部门、乡镇进行调研,审议了市政府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工作,针对资金压力大、新老政策差异大、“以租代征”涉及面广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议意见,并跟踪监督审议意见的落实。
  ——常委会高度关注“三孤”人员、因灾致残人员、五保户、低保户的保障情况,高度关注零就业家庭和“居家灵活就业”情况,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工作落实。
  ——以“美丽的花朵”为主题,常委会视察了部分学校素质教育情况,就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特色教育和强化学校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
  ——常委会还专题视察了全市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情况,针对未安置群众人数多、资金需求量大、已确定点位亟待解决等问题,提出相应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落实。
  依法履职,人大攻坚克难、奋力向前,千年都江堰穿越灾难、生机盎然。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