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基层人大 >

助“五区金牛”腾飞——成都市金牛区人大常委会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记

时间:2011-05-17 来源:民主法制建设 作者:张立博 张渝
  

  名词解释:“五区金牛”
  2010年,是成都市金牛区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启动年”,为积极适应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金牛区制定出未来4年(2010—2014年)的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到2014年,基本构筑起“一园、两核、三城、四带”的空间战略新格局,将金牛区打造成成渝经济圈现代商贸聚集区、高新产业成长区、文化旅游新兴区、技术服务品牌区、人居创业优选区等“五区金牛”。
  深入到社区群众中去,深入到民生一线去,深入到和谐社会建设最基层中去——2010年,对成都市金牛区而言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五区金牛”的起步之年,做好起步之年的各项工作对于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成都市金牛区人大常委会结合新时期任务,在区委的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深入基层,情系群众,紧抓民生,为构建社会和谐稳定,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五区金牛”建设的发力起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集思广益      破发展难题
  炎热的夏季,金牛区的不少社区老院落,迎来特殊的调查员,他们是区人大组织的驻区省、市、区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组。顶着烈日,人大代表们深入居民家中,耐心地听着居民们的建议和意见,认真记录下老院落存在的种种问题。随后,人大代表们又奔走于市、区房管部门和相关街道、社区,积极想办法、找对策。
  足足四个月的实地调查、视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后,一份长达8000多字的《成都市中心城区老旧院落物业管理对策和建议》的报告递交到了市、区相关部门的案头。如今,这份建议中提出的“多元化物管服务”、居民自治“以院养院”等诸多可行办法,在不少老院落正加以试点推广,老院落居民的生活环境得以不断改善。
  像这样专题调研,专题解决民生问题,已成为金牛区人大工作的一项常规。笔者了解到,区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选择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听取区政府工作报告,督促政府加大工作力度,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2010年,区人大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为民办实事、“断头路”建设、交通发展规划、传染病防治、菜市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群众文化生活、和谐社区建设、民办教育、人口早期教育及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等工作报告,开展了相关的专题视察、调查和检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完善老院落物业管理”、“进一步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一大批民生问题的解决。同时,区人大常委会还高度重视议案、建议的督办,将进一步加强“天网”建设等14件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建议和加快金周路改扩建工程的议案作为常委会重点督办件,多次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并组织实地视察,听取承办部门汇报,督促议案、建议的推进落实,让群众的呼声尽快变成现实。例如,针对群众向人大代表反映的荷花池街道红花村一号七栋煤烟长期扰民的问题,常委会非常重视,通过积极发挥代表作用,督促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煤烟扰民问题。为此,社区群众还自发联名向人大常委会送来了他们的感谢信。
  值得关注的还有,在区委提出“六破难题”的要求后,区人大常委会还立即组织了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围绕可能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积极思考,集思广益地梳理问题、查找难题,并结合人大工作实际积极提出意见,在全区人大代表中开展为金牛建设“破难题”献一策活动,发动代表们共同为金牛的科学发展献计出力。
  化解矛盾  促社会和谐
  粉红色的墙面,不由令人回想起一些浪漫的往事,而橘红色的沙发,让人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一面墙上,“家和万事兴”的醒目字牌,更是令人深思。这是设立在金牛区人民法院一楼的婚姻家庭类“温馨调解室”,每对上法庭闹离婚的夫妻,都要先在这里进行调解。
  “他现在有钱了,就不把我当回事了,这日子没法过了!”2010年11月的一天,家住黄忠社区的胡女士和丈夫来到区人民法院准备办理离婚,按要求,两人先来到了婚姻家庭“温馨调解室”。“想想你们共同奋斗几十年的感情,说离就离,你们内心真的舍得吗?”在两名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真诚劝说下,丈夫对自己的感情疏忽表示了道歉,胡女士终于破涕而笑,夫妻两人高兴地回家了。
  今年以来,通过“温馨调解室”的耐心工作,有60%以上闹离婚的夫妻都重归于好。
  在金牛区人民法院立案调解中心共增设了这样不同类型的5个“温馨调解室”,将“调解优先”原则贯穿在审判全过程,尽量将矛盾化解在最初状态。这是金牛区法院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利用大调解工作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务实之举。
  据了解,2010年,金牛区人大提出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作用,建立完善三大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实现优势互补,构筑起社会稳定防线,促进社会和谐的意见和建议。区政府按照区人大的建议,强化人民调解,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法律服务机构的合力,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结合的新模式,有效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纠纷。如,充分利用大调解的社会合力,成功调解了普罗旺斯小区开发商与小区业主的停车纠纷、聚贤半岛小区的物业纠纷,以及一些医患、劳动保障和建设、交通事故的纠纷,一些长期未得到解决的积难案件也得到了妥善解决,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区法院也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人大的建议。成功调解了君缘茶楼的合同纠纷案,由最初的强制执行,到最终达到了和解协议,有效避免了一起可能影响稳定的事件发生。
  常委会领导还按照区委的要求,在区委的领导下,积极协助有关领导和部门、街道,对区领导包案的27件重大涉稳积难案件,逐一“会诊”,找出问题关键,提出解决办法,狠抓督促落实,促成了11件涉稳积难案件的解决。
  推广“三和”    建阳光社区
  车辆停放整齐有序,街道地面干净整洁,小小的居民院里还修建了古色古香的凉亭,老人们围坐一圈,满脸笑意地拉着家常……而在一年多以前,抚琴街道西北街社区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停车场、凉亭处是一片又脏又臭的垃圾场,邻居们往往为争门前的一块空地而闹翻了脸。
  抚琴街道西北街社区是成都市最早、最老的社区之一,社区环境设施老,社区管理和改造的条件有限,社区工作面临缺乏管理、缺乏经费、观念滞后等难题。根据社区状况,在充分分析街道和社区情况的基础上,社区党支部于2008年下半年提出“培养居民阳光心态,建设阳光和谐社区”的构想,并于2009年全面启动实施。
  社区首先大胆创新了院落管理模式,推行“321”居民自治,即:3种管理模式、2种筹资方法、1个检查标准。为培养居民们的阳光心态,社区积极宣传党和政府惠民政策,每月15日召开社区居民大会,由社区干部直面居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社区正在开展的“民生”等工作、公示社区各院落的环境卫生和治安状况等等,年终每位社区干部还将用大量的图片和数字实事求是地向老百姓作工作述职。这样,社区群众更多地知道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理解了社区工作的难度,进一步调动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每年社区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围绕“和气楼栋、和睦邻里、和美家庭”建设,每月一个专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形成制度坚持开展。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居民活动,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社群关系,让群众更理解社区的工作、支持社区的工作。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抚琴街道西北街社区开展的“培养居民阳光心态,建设阳光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大院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面貌,群众情绪稳定,并积极支持、参与街道、社区工作。社区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热情得到了激励和保护。
  今年,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在街道调研社区建设工作时,发现抚琴街道西北街社区的工作有创新、有特色,对全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一定的学习借鉴和指导意义,立即组织区人大工作人员再作深入调研,总结该社区的做法,形成了《培养居民阳光心态,建设阳光和谐社区》的调查报告,呈报区委,建议在全区推广。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对该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批转各街道认真学习借鉴。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