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开启人大工作的“三核驱动”模式——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时间:2014-11-13 来源:达州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黎潇 廖沈章
  “如果摆脱底子薄的束缚,使达州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如何抓住全省‘三大总体战略’实施的重大契机,助推达州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如何促进达州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中率先实现次级突破?”……近一年多以来,达州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探索开启了人大工作的“三核驱动”模式,大胆尝试对这些问题的破解。他们以“监督驱动”为全市发展助力,以“智力驱动”为全市发展集智,以“示范驱动”为民生改善出力,在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砥砺前行、硕果累累:全市一批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一些社会事业突飞猛进,一些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监督驱动”,丹心一片向阳开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全市交通建设情况的调研中,一位代表引用唐诗名句由衷感叹。
  “在视察中,我们看到全市耕种机械化水平低,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才能带动全市农民脱贫致富。”在听取审议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报告时,一位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问题毫不隐讳。
  “民以食为天,我们要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在“食品安全行”活动启动仪式上,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动员令掷地有声。
  近年来,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监督重点,在监督中支持,在监督中发力,充分展示了服务发展的一片赤胆忠心。
  号“通达之州”,却难达四方;称“秦巴锁钥”,却久处四省边缘——这便是达州前些年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如何让达州真正变成通达之州,进而实现市党代会提出的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目标?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监督重点,先后组织视察组分赴通川区、宣汉县、大竹县、渠县等地,全面视察巴达高速公路魏家山隧道、达万高速魏兴枢纽互通、达万高速DW03路基路面、南大梁高速公路铜锣山隧道和华莹山隧道、318国道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建设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全市交通状况,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市交通运输局纳入第一批工作评议单位,并对人大代表提出涉及交通建设的议案、建议及批评意见进行重点督办。
  如今,一座座桥梁立河而生,一条条高速公路穿山而过——达陕、达巴两条高速公路相继全线贯通,达万高速、南大梁高速已大部分贯通。便捷的交通可使达州快速北接关中天水经济区、东连长江经济发展带,加上本身所处成渝经济区渝广达发展带,这使达州在打造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上更具优势。“这是一条承接西北,贯通川东北革命老区和秦巴贫困山区的致富路!”在视察达巴高速公路建设时,视察组成员的感叹之情溢于言表。
  产业是发展的基石,只有做大做强产业,才能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真正实现全面小康。达州市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人大监督支持的又一重点,一年多以来,先后视察调研了全市重大项目、“一县一园区,园区有主业”等工作推进情况,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畜牧产业化发展等情况报告,开展了“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
  百姓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达州市人大常委会还把民生改善放在突出位置,一年多以来,先后听取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职教园区建设等多个专项工作报告,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行”、“环保世纪行”等专项行动,审议批准了寨子河水库建设、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贷款,为这些民生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法治保障。
  人大监督推动经济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全省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达州市GDP总额位居全省第6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与上年同比增长率位居全省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上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位居全省第2位、第6位。
“智力驱动”,开源引得活水来
  近一年多以来,一些频频传来的捷报总是令达州人民欢欣鼓舞:2013年7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达县设立达州市达川区,从此达州市仅有一个市辖区的历史宣告结束,市域经济发展体制趋向科学合理; 2013年10月,达州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13年9月4日,达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省、市新闻媒体发布达州城市精神表述词为“通达开放、诚义创新”;2014年2月,达州市成功创建四川省第三届文明城市;2014年7月,新建成的红色渠县纪念园正式免费对外开放,标志着达州红色文化传承的步伐更加坚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拓展……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更与市人大常委会一班人着眼大局、服务发展的“智力驱动”密不可分。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服从全市发展大局,通过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来体现对发展的“智力驱动”。一年多以来,他们先后作出了《关于达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有关问题的决定》、《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创建森林城市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达州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关于加强渠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决定》等重大事项的决定,这些决定不但内容科学,而且方向明确,既具战略性又有指导性。为保障决定得到有效贯彻实施,他们每年都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决定,就其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决定作出讲科学、决定实施见实效。
  调研是人大工作联系群众的桥梁、履行职责的前提、科学决策的依据。一年多以来,他们结合达州发展实际,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市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实施、两化互动发展、秦巴物流园区建设、工业园区发展、重点项目建设、金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达州市第二饮用水源地选址等多个专题调研。所撰写的调研报告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并及时报送市委决策参考,大多得到市委肯定批示,有的还被市委《领导参阅》转发相关单位认真研究落实,人大调研起到了助推达州加快发展的智囊作用。
  达州市人大常委会还注重发挥审议意见的“智力驱动”作用,坚持从抓好审议意见的质量入手,通过精心选题,确保议题更加符合达州发展的要求;通过加强审议前的调查研究,确保提出的审议意见更具针对性、指导性;通过限期办理并反馈办理结果、满意度测评等方式进行跟踪督办,确保了审议意见有效落实。
“示范驱动”,情系苍生暖民心
  凤凰山腰,新落成的巴山书画院古朴典雅,填补了达州书画艺术创作、交流、展陈平台的缺失,完善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莲花湖畔,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竣工在即的田园大舞台即将迎来第三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活动和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这是今年9月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的最新成果。
  这一系列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成,正是按照达州市委关于市领导挂包全市重点工程的决定部署,由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实施的。一年多以来,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共牵头负责有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建设、巴山书画院建设、莲花湖片区土地整理等16个全市性重点项目,他们经常深入项目现场调研,带领相关单位负责人现场办公,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
  走村入户、结对帮扶、指导发展、服务基层,这些都是达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干部近年来经常性的“必修课”。他们以开展“挂包帮”、“万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共联系了58个乡镇、7个社区、7个贫困村,带领相关市级单位为联系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群策群力,有力地促进了联系点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在联系点宣汉县毛坝镇,由市人大常委会指导帮扶新建成的500亩野生腊梅产业园生机勃勃,并有望打造成达州市市花腊梅的规模化集中培育基地;村民盼望已久的致富路,通往火车站货场的500米村道终于得以硬化。在扶贫点渠县青神乡金蝉村,引入扶贫资金改造的贫困村安居工程已全面启动, 该村20户共计91位贫困村民有望彻底告别茅草房、土坯墙的生活。诸如此类的民生实事,在近一年多的达州人大工作册里不胜枚举。
  沐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东风,达州市人大常委会正昂首阔步,致力于化“三核驱动”为“四核驱动”、“五核驱动”……,为助推达州经济社会腾飞提供更加强劲的民主法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