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创新工作思路深入开展部门决算预审工作
时间:2011-09-02 来源:民主法制建设 作者:王军 夏雪

  省级部门决算是省级财政决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服务好今年7月份常委会审查批准2010年财政决算这一重要工作,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今年提前开展了2010年省级部门决算的预先审查工作,形成了500多条原始的审查意见建议。此次预审在审查程序、审查方式和审查指标上都较以往有了较大改进和创新,得到了省人大各专委会的领导同志以及来自市州和省级部门的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省级有关部门的同志认为本次审查为他们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此次预审工作,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聚合力——抓保障,促协作
  完善审查保障工作。在提前制定详细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审查指标提前采集整理了各部门的相关数据,将预决算编报和预算管理有关文件汇编成册,并提供给参加预审的专家,让他们从资料查找和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开展审查工作。
  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作。首次邀请财政部门从事决算审查的同志参加预审工作,促进了财政部门的审查工作和人大审查工作的经验交流,为以后开展“决算联审”探索工作思路。还通过省财政厅首次取得了包括二级预算单位在内的完整的部门决算电子数据,为审查工作提供了更加完整详实的数据信息。
  发挥代表联络员的积极作用。在审查中,邀请部分省人大代表计划和预算监督联络员到审查现场指导,既让代表们了解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也增强了审查专家以及财政厅等相关部门的责任感、使命感。在集中审查结束后,还向部分代表联络员通报了预审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广泛听取人大各专委会的意见。为了充分听取各专委会对部门决算编报、决算审查工作以及预算管理的意见建议,向专委会通报了预审情况。在通报会上,首次采用了幻灯片的形式,向与会人员更加直观、生动、详实地介绍预审情况和有关数据,让大家对省级部门决算情况的了解更加清晰,提出的建议更有针对性。
  求效率——树新规,强基础
  增加审前动员培训环节。在集中审查前,今年新增了“预审动员培训”环节,召开了“预审动员暨培训会”,工委领导和部分省人大代表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联络员对部门决算预审工作进行动员,提出了相关工作要求  ;省财政厅和预算工委有关同志分别就部门决算编报与审核的有关情况、此次审查的指标和方法等进行了讲解。
  改进审查的组织形式。分组方式由以往的按部门分组,调整为按审查内容分组,使审查意见由以前的一个人说了算,变为多个人说了算。将预审专家分为合法合规性审查组、政策审查组和数据分析组等三个组,采取“分工负责、各组联动”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本决算进行三次审查,每本决算都要经过“三关”。这样,不仅专家们能集中精力专注某几个问题,也减少了预审结论受专家个人因素的影响,使预审意见更加客观公正。同时专门安排时间,让专家们就审查出来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从而形成更大的合力。
  实施部分部门重点审查。选取了5个部门作为重点审查部门,从数据的真实性、内容的完整性、支出结构的科学性、人员构成的合理性等方面新增了12项指标,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重点分析几个单位,发现了一些面上无法反应出来的问题。
  调整调研方式。将部门决算调研由以前的预审前调研,调整为审查后带着问题去调研,就决算编报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部门的同志共同探讨,进一步摸清了决算编报和预算管理中的相关情况。
  促规范——建体系,定标准
  由于目前省级共有130余家一级预算部门(单位),部门数量众多,工作量十分巨大,需要一个专家团队来共同实施审查,因此在审查过程中如何保障决算审查本身的公平性、公正性,是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要保证审查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首先必须有统一的审查指标体系和统一的评判标准。目前,全国人大和兄弟省市人大预算审查部门,都尚无操作性很强的指导性意见。近两年,委员会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今年又进行了大胆探索,构建了由60余项审查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统一了各项指标的评判标准,改变了以前只定基本方向而由专家各显神通的做法。为了确保这些指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在这些审查指标出笼前,还先行征求了部分专家的意见。这样,尽管审查专家来自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业务偏好,但都围绕着省委的工作部署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管理的有关决议要求,按照确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标准来开展审查工作,使得审查意图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公平性、公正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重实效——审重点,查热点
  关注部门决算的合法合规性问题。主要是审查部门是否按照预算法、会计法以及财务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编报决算编报、实施预算管理。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是部门决算的灵魂,否则编制部门决算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根据往几年的审查情况,今年又在合法合规性方面重点关注了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关注人大有关决议、决定的落实情况。在预审中着重关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两个加快”;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收入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性、支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支出的绩效性等。
  关注预算管理政策和资金分配的公允性。对部分部门的专项资金追加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各部门的交通费、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重点公用经费支出,以及汽车、办公用房等资产配置情况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藉此促进财政等有关部门在资金分配和资产配置方面提高公平性,减少专项支出安排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行为。
  关注部门预算管理基础工作。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整个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绩效。今年就该问题重点关注了各部门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基本功是否扎实,管理的相关基本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另外,还重点关注了部门决算数据成果的利用情况,也就是部门决算数据的分析研究工作是否跟上,这是提高部门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支撑。
  分析研究省级“三公”支出问题。在今年的部门决算审查中,加强了统计分析工作,就省级部门2010年“三公”支出的总体情况作了统计,并就控制“三公”支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起草了专题报告并报常委会领导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