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时间:2013-03-21 来源:四川日报

  在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中,既要顺应市场规律,做大做强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又要加大政府投入,发展好以县城为代表的中心城镇,推动城乡共荣。
  城镇化引起争议最多的是:城镇化战略实现的路径。是重点发展中小城镇,还是重点发展大城市?
  我们需要在顺应城镇化发展一般规律的同时,对我省省情再认识、再深化,走出一条有西部地区特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这几年我省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全国平均值相比仍有超过9个百分点的差距。作为西部大省,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省情并未根本改变。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协调的矛盾仍较突出。这决定了我们在城镇化发展中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致力做大做强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大城市群,使中心城市的引擎功能显著增强,又发展好以县城为代表的中心城镇,夯实底部基础,推动城乡共荣。
发挥大城市资源汇聚和辐射作用
  要充分认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对资源的巨大汇聚作用,发挥市场机制在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城镇化发展中,存在一个“规模效应”的经济规律。即:规模越大的城市,产业承载能力越大,吸纳资本、人才、技术、人口等的能力越强;而城市财政收入得到提高,就能以更低价格和更高质量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当前我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仅占国土面积的4%,而人口承载了全国的18%,创造了40%的GDP。作为城镇化的后发地区,我省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发展都仍有较大空间。加快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区域大城市为骨干的四大城市群建设,发挥大城市资源汇聚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正是我省适应自身发展阶段的理性选择。因此,对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发展壮大,一要支持,二要顺应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政府引导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真正激发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加大县域中心城镇的发展速度
  与此同时,要大力推动城镇化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运用“看得见的手”引导各种投资向县城和中心城镇倾斜。在城镇化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个可能的危险:城镇化引发农村的凋敝与“空心化”。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就有这方面的教训。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不可能容纳多数的城镇人口,即使城镇化每年以1-2个百分点的增速发展,到2020年我省仍有几千万农村人口居住在广大的县域内。因此,考虑到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这一基本省情,在发展大城市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县域中心城镇,形成就近、就地城镇化的思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但需注意的是,由于包括县城在内的城镇规模普遍不足,缺乏规模效应,很难让基础设施投入有可持续的回报,因而社会资本不会自发进入,小城镇势必成为资本的低谷。所以,在城镇化战略中,政府应该承担起加大以农村中心城镇投入的相关责任,以加强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同时依靠优惠政策,吸引中小企业在县域内投资创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凸显不同城市的自身发展特点
  具体对策建议包括: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大中小城市定位与功能,凸显不同城市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挖掘地方特色产业、资源的支撑,实现特大城市、大城市和县域城镇协调发展。二是调整政府投入重点,把各种政府投资向县城以及中心镇的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倾斜。三是放宽户籍限制,加快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有效防止地产资本炒作推高城镇门槛,有序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四是创新城镇化和县域经济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完善农村经营体制,降低中小企业创业成本,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活跃乡村经济。五是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创新驱动,突破瓶颈,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推动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
  (作者系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吴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