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朝天区“四坚持”加快土鸡产业发展
时间:2014-01-08 来源: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

  近年来,朝天区抢抓全市“亿只土鸡工程”发展机遇,立足山区资源优势,树立“以土为特,以土制胜”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以科技为支撑,积极探索立体循环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全区土鸡产业快速发展。
  一、坚持拓展基地,养殖规模在集约集聚中扩大。一是养殖基地初具规模。2013年,全区建成标准化土鸡养殖小区35个、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5个、区级规模化养殖场337个,标准化鸡舍面积累计达28.86万平方米,年生产土鸡能力达1500万只,全区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大幅提升。二是园区建设卓有成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8000余万元,建成集“科技、生态、文化”于一体的曾家山现代农业(土鸡)示范园区,发展生态土鸡养殖大户(场)118户,建成标准化圈舍7.5万平方米,园区年可繁育土鸡苗2000万羽、出栏土鸡150万只,园区服务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规模化生产日益形成。2013年,全区年出栏土鸡1000只以上适度养殖户达2860余户,土鸡规模化养殖比例达70%以上,年实现土鸡产值2.7亿元,人均养鸡收入达1413元。
  二、坚持龙头引领,带动能力在机制规范中增强。一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外引内联,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培育了天冠、泰祥等一批规模企业。2013年,四川天冠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实现年产值0.8亿元,利润0.25亿元,创建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成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正申报争创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二是专合组织助推明显。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的主体作用,组建专业合作社、饲料协会、营销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个,养殖大户18户,建立网上销售网点20个,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行业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包鸡苗、包技术、包防疫、包饲料、包销售、保利润”的“五包一保”带动农户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坚持品质提升,科技水平在规范管理中提升。一是注重科技推广树精品。加强县校合作力度,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天冠生态农牧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合同,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高校科技支撑作用,目前已选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灰鸡,并在曾家山片区推广养殖;在生产标准化上做文章,凡是新建适度规模以上养殖场,一律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装备先进的设施设备,提高标准化整体水平。二是创优品牌占市场。注册了“曾家山土鸡”商标,肉鸡、鸡蛋获得农业部无公害畜禽产品和产地认证;注重在产业发展中注入文化元素,以文化欣荣带动产业发展,兴建土鸡文化广场,品牌知名度不断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产品已远销成都、重庆、西安、杭州、上海等多个城市。三是提升食品安全强竞争。强化基础免疫,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筑牢防疫屏障;加强疫病监测,强化风险评估和疫情预警,确保早发现、早处置。今年上半年受H7N9疫情的影响,全国土鸡产业陷入低迷,曾家山土鸡养殖业因受自然生态的天然防疫屏障保护,加之有扎实的基础防疫和完善的预警监测体系作为坚强后盾,曾家山土鸡养殖业仍蓬勃、持续、健康发展。
  四、坚持立体发展,综合效益在良性循环中日益显现。一是坚持“绿色土鸡”导向。用现代理念经营模式组织土鸡产业发展,推行“林下放养+原粮舍饲”养殖方式,引导养殖方式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品种效益低劣的养殖场(户)加快转型升级,吸引广大农户积极参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全力整合了105个养殖场。二是坚持种养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土鸡产业。探索出了多种林下土鸡养殖模式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耕地消纳土鸡粪污能力,合理规划载畜量,着力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发展模式,实现种养良性循环。建立鸡粪有机肥生产线,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土鸡产业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在良性循环中日益显现。三是坚持融入旅游,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切实提升土鸡产品附加值,创作出具有曾家山特色的土鸡宴,借助曾家山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开展“避暑曾家山,品味土鸡宴”系列活动将其成功推向市场,曾家山土鸡的知名度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