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川“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已经实现。在“后重建时代”,灾区应如何发展振兴?本报记者就此与代表委员进行了对话。
“后重建时代”机遇众多
嘉宾观点:“十二五”期间,灾区重建的重大主题与根本任务是全面推动并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振兴。
主持人:2011年是汶川地震三周年,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您认为后重建时代灾区面临着发展振兴的哪些重大机遇?
干胜道(省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二五”前夕,“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灾后重建正式进入后重建阶段。“十二五”期间,灾区后重建的重大主题与根本任务是全面推动并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振兴。灾区总体战略包含着西部大开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扶贫帮困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省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与灾区全面发展振兴等“六位一体”任务。
陈新有(省人大代表、德阳市市长):灾后重建让德阳受灾地区硬件设施向前迈进了20年。在去年年底,省政府审议通过了《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2010-2020年)》,提出灾区发展速度高于全省、产业结构优于灾前、全面实现户户就业、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等目标。这为德阳地震灾区的振兴发展,比如装备制造业怎样向先进制造业的优化、提升,传统的磷化工产品的升级和换代提供了契机。
编制规划支持发展振兴
嘉宾观点:灾区总体振兴战略的
根本要义、核心内容与成败关键是发展振兴。
主持人:《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2010-2020年)》对灾区后重建阶段的主要任务作了明确部署,具体落到实处,四川灾区该怎么干?
干胜道:本次会议上,民建四川省委有个《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我省灾区发展振兴问题》的集体提案,这是民建四川省委历时两个多月,根据对绵竹、青川、剑阁、都江堰、崇州、罗江等十余个灾区实地调研所形成的成果。明确提出把发展振兴作为灾区总体振兴战略的根本要义、核心内容与成败关键,要编制《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灾区“十二五”发展振兴规划》,要允许对灾后重建未实施规划进行“终期”调整、延长并新增优惠政策,要长期支持灾区发展产业振兴经济、加大支持力度,设立后重建小额扶持专项基金等8个具体意见。
蒲正芝(省人大代表、理县桃坪乡古城村党支部书记):古城村是地震中遭受损伤严重的村之一。目前灾后重建基本完成,漂亮的房屋建立来了,生活生产也恢复了正常。古城村要有新的发展,必须在传统的精细蔬菜基础上有新突破。“十二五”期间,借灾区发展振兴机遇,阿坝州已将古城村列入“精品旅游村”建设项目,我们将发掘文化内容,发展旅游项目,鼓励村民发展羌家乐、羌秀等;同时保护好被地震破坏的老寨,使其成为地震遗址旅游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