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1年,注定要以很重的分量载入史册——
这一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十二五”发展开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批。
这一年,四川灾后重建胜利完成,“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开始实施,天府新区首批项目鸣金开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传出“全省GDP预计超两万亿”的豪迈断言。
同样在这一年,全球经济增长疲软、欧债危机蔓延,全国宏观经济面临结构调整、资源环境约束等复杂形势,一年间央行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度加息,“紧”声四起……
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高位求进的四川方位。2011年,我们危中求机,从困境走向辉煌,用奋进对冲危机,在四川发展史上划出一道坚强上升的发展曲线。
2011年,四川直面国内外多重不利局面,规模与速度双高、总量与质量共增、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在规模、质量和可持续性等诸多方面同时攀升
“全市GDP将首破千亿。”2011年12月26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期间,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带来一条好消息。
自豪的背后是艰辛:上任8个月,连遇4场大洪水。对于深处秦巴山区腹地、连片扶贫开发地区的达州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危难时刻,达州对全市经济发展进行全方位再梳理,不仅编制地方性水利规划,更出台着眼全局的战略规划。与中石化签约合作,天然气化工产业迈出新步伐,全市经济在灾难之年实现强劲增长。
穿越灾难、坚强奋起,这是整个四川的路径。四川近几年来接连遭遇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多次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冲击,但总能化危为机。3年来,四川经济接连跨过“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三段高台,去年全省GDP两万亿目标成为定局。这意味着,四川仅用4年时间就实现万亿元GDP翻番。
同样在2011年,全省预计将有5个市GDP首破千亿。
攀升的不仅是GDP。
产业是引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全年将突破8600亿元,同比增幅达22.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中,除一产增幅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二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强势崛起。
基础是前提。截至2011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首超3000公里,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6537公里,排位跃升全国第二;成兰、广巴等铁路项目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包括武引二期灌区项目在内的“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强力实施。
民生是根本。过去3年,全省一般性财政收入中的60%投向民生。去年前11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13697元和5345元,同比增长15.3%和21.1%,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可持续发展是后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去年前三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同比增长30.5%。省级财政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资金,共支持100个项目。全省去年预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500亿元,增长15%以上。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启动建设,大批现代产业挥师入川,形成全新增长极。
也有掉头下行的数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万元GDP能耗,前者预计全年降幅将超6%,后者降幅将超3.5%。
降低是另一种上升。能源消耗降低,标志着全省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含金量增加。
规模与速度双高、总量与质量共增、当前与长远兼顾,2011年,四川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亮点纷呈。
2011年,四川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发展抓手,化危为机,高位求进,积蓄了跳起摸高的动能,开拓了关键之年新局面
新年伊始,位于自贡的久大盐业喜讯频传:2011年,公司预计年销售额达18亿多元,出口数量和价格双双大幅激增;今年,一个年产100万吨的全新真空制盐装置将投产。
在国际贸易增速回落、贸易摩擦加剧、大部分出口企业订单锐减的背景下,久大何以制胜?去年日本发生大地震,海盐生产锐减,久大迅速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出口到日韩等周边国家的产品开始井喷。
偶然中潜伏着必然。久大盐业曾经也向日本出口“造粒盐”,因质量不过关,举步维艰。公司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步伐,首创国内17项先进技术,市场终于回报笑脸。
危中求机,殊途同归。近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传统家电产业表情黯淡,而四川长虹股份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92%。
秘诀在确立新经济增长点。长虹常怀危机意识,技术创新不离手,在等离子发光效率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3D电视、等离子电视等新品在国内市场份额高居第一。
机遇属于有备者。面对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四川近年来战略决策精准高远,其改革、创新与开放的发展抓手不动摇,积蓄了跳起摸高的动能,开拓了关键之年的新局面。
以全速开进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为例,3年多来,我省共开工42个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3887公里,总投资规模达3107亿元。钱从哪里来?创新融资渠道,“多个积极性、多元主体、多种方式”招投标,截至目前,全省利用BOT模式招商引资的高速公路达24条2519公里,引进社会资金1800多亿元,BOT模式高速总里程和引资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为四川经济注入生机与活力的,还有诱人的项目平台。2011年10月22日闭幕的第十二届西博会,我省签约投资总额达6800多亿元。前三季度,全省到位国内省外资金已达5600多亿元。
2011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有人担心,随着各种政策资金“退场”,四川经济是否会因此增长“乏力”?
另一扇门洞开。去年5月15日,《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同意。从特殊政策中挖掘项目,我省又抓住了一大发展良机。
审时度势,省委、省政府连出决策。7月23日,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巴蜀大地铺呈“两化”互动发展新篇章。去年前11月,全省47个续建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共完成投资337亿多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
8月10日,全省召开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暨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工作动员大会,6方面重大任务、76个重点项目陆续启动。
几乎同时,省政府审批通过《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12月25日,天府新区首批总投资超过千亿元的项目集中开工。同一天,遂宁至广安高速等12个交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而此前一个月,武引二期灌区、安岳县关刀桥水库、合江县锁口水库3座大中型水利工程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60亿元……
灾区振兴方兴未艾,“两化”互动如火如荼,成渝经济区建设大幕开启,天府新区建设铿锵推进,四川以更有力的步履,奋进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历史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