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报道
完善处理模式走综合利用道路
时间:2012-01-15 来源:四川日报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尹勇
  嘉 宾 王 萍:省人大代表、乐山市沙湾区福禄镇燕子坎村村主任

  李首成:省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系主任


  目前,全省各地在推行“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罗江模式”,使农村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村容村貌越来越整洁。在此基础上,如何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继续深化和完善“罗江模式”?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均在思考。
  垃圾分类处理  让村容变得整洁
  记者:目前我省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怎样?
  李首成:我省近几年开展了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分类处理的探索和实践,是新农村建设中村容建设的一种创新,特别是罗江、丹棱等地的做法,很值得肯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户、组、村、镇、县一条龙分类处理农村垃圾模式,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王萍: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我省农村的垃圾处理模式从无到有,形成了目前的分类化、精细化处理模式。以我们村为例,已修建6个垃圾处理池,村民们把需要处理的垃圾运到垃圾池中,镇上定期派车派人来运走。以前农村苍蝇乱飞、垃圾无序堆放的情况彻底改变了,村民们对此很欢迎。
  农村垃圾处理  规范化仍有待提高
  记者: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需要解决哪些难题?
  李首成:首要的难题应该是资金问题。农村垃圾中约有80%属于尘土灰、厨余垃圾、作物秸秆、可降解纸张等,目前的做法是用于堆沤农家肥,进行生态处理。而2%-5%建筑废弃物可就近填埋道路,只有不到20%的塑料、玻璃等不可降解垃圾作为废品回收进行处理,需要运输的垃圾总量不大,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路程远、路况差等现实状况导致垃圾运输费用较高,人、财、物的投入均较大。其次是农村垃圾处理的专业人员还比较缺乏。
  王萍:确实如此,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资金问题和规范管理的问题。在垃圾处理的资金问题上,主要的问题是运输费和人工费两大块,而尤其是比较边远的行政村,运输成本更高。此外,人工成本也不低。在规范管理方面,由于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流程,目前各地均还在探索之中。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人的因素,因为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输出到城市,连保洁员都缺乏,管理人员更难找。
  结合沼气使用  对垃圾进行循环综合利用
  记者:破解这些难题,你们有何建议?
  李首成: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资金的问题也要靠发展来解决。目前可考虑结合沼气对垃圾进行循环利用来补充资金的不足。农村垃圾可区分为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两大类,有机垃圾又可分为可降解和不可降解两类。目前对有机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沤生态肥料的做法,走的是一条循环利用的道路。这条路还可以继续拓宽,可结合沼气进行循环综合利用。一个村或几个临近的村集中建一个沼气处理场,做到资源化利用,可形成一定的效益,既处理了垃圾,又是对农村垃圾处理成本的一种填补。
  王萍:目前我们村有近270户村民,总人口967人。目前暂时还没有向农户收取垃圾处理费,在实践中我们摸索了一种“以工代补”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每周五,村两委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及热心群众集体开展“大扫除”,收集道路、桥梁等公共区域垃圾。由于形成了风气,长期下来,几乎所有的群众都自发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加大了人工投入,垃圾处理的费用就降下来了。

  •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或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1021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