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本报记者 张守帅
嘉 宾 胡昌升:省人大代表、遂宁市市长
赵涌涛:省人大代表、资阳市副市长
曹丰平:省政协委员、民革四川省委秘书长
随着去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相继出台,区域合作再度成为一个热点词汇。从理论探讨、企业自发再上升到政府推动的全面合作,有无模式可循,如何创新合作机制体制?本报记者对话部分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
坦诚相待 “通道经济”为突破
记者:发展“通道经济”,是否是区域合作的现实突破点?
曹丰平:快速通道建设可以拉近城市间的时间和经济距离,促进城市间经济、文化、生活的交融,实现教育、医疗、金融、保险同城化,有利于沿线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它使“双城”生活模式成为可能。
胡昌升:随着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遂宁出现了“左右逢源”式的发展态势:已从成渝城市群中的“过路城市”,成为成渝经济区名符其实的 “节点城市”,已从偏倚单极的 “二级城市”成为连接成渝两个特大城市的“区域中心城市”,正从成渝产业的“中间塌陷地带”向成渝产业合作的“新高地”加快迈进。
赵涌涛:资阳融入成都发展的探索,起步于交通突破。2008年,两市加快推动合作,约定“从能干的事情先干起来”,交通就是一大亮点,如成都第二条绕城高速,就经过三岔湖,加快了资阳与成都的对接。
联席对话 找准定位谋合力
记者: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建立怎样的保障机制?地区间的利益该如何平衡?
曹丰平:要建立两个层次的对话机制。一是加强川渝两省市之间的沟通、互动、合作,共同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二是在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各城市之间落实定期与非定期的对话协作机制,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联动机制,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协调发展。
赵涌涛:成都资阳之间的合作取得快速成效,正是受益于“成资区域合作联席会”制度,双方协商解决合作中的一些难点,并且建立了合作的执行机构,比如成资工业发展区管委会、“两湖一山”发展区管委会等。由于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区域合作中的作用大小也不尽相同,且应有主次之分。
胡昌升:遂宁确立了“融入成渝、配套服务、借力发展,甘当小丫鬟”的总思路,把遂宁建成“成渝会客厅”,实现遂宁的绿色发展、节点崛起。
全面融合 力促区域一体化
记者:区域协调发展,除了产业上的互动发展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终极目标会是什么?
曹丰平: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最终要实现“同城化”和公共资源的均等化。作为产业发展的保障,一要实现金融业的同城化,加强各节点城市间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二要实现通讯同城化,消除各节点城市间的通话收费与本地之间的通话收费差异。从民生角度看,建议逐步减少户籍问题在人口、教育和医疗保险中的影响,促进医疗、社保、教育等要素在城市间的快速无障碍流动。
胡昌升:遂宁将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思路,认真总结连续6年来举办“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的经验,在推动融入成渝增长极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市场角度而言,将着力消除一切分割市场的人为壁垒,形成商品自由流动、人员自由进出、合作不受体制和其他人为限制的统一市场。
赵涌涛:资阳分别以简阳融入成都、安岳融入重庆为抓手,实施“双桥头堡”战略。尤其与成都的实质性合作,已探索了3年,从路、园、湖起步,拓展至农业、规划、城管、计生等“1+7”全面合作阶段,而与重庆的合作,正在纵深推进。